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语文排序题解析与导练

(2011-06-03 14:53:00)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言运用坊

  排序题是高考语文的传统题型,2009年高考试卷中,全国卷I、全国卷Ⅱ、宁夏海南卷、江西卷、浙江卷、广东卷、辽宁卷均有此题型。排序题分两类:句子内部各成分之间的排序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排序。句内成分之间的排序要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表达习惯,句与句之间的排序要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进行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高考排序题以第二类为主要考查对象。句与句之间的排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心理顺序等。

  1.时间顺序。在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过程时,多采用时间顺序。使人能从时间变化的脉络中明白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过程。常见的表时间顺序的词语有“过去、现在、将来、古代、近代、现代、先、再、最后”等。

  2.空间顺序。在介绍实体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等方面时,常采用空间排序。按空间排序,一要选好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定方位。二要注意观察和描述的角度,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三要注意说明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中间到两边等顺序。

  3.逻辑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等。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也有用词语作标志的,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等。

  4.心理顺序。心理顺序实质上就是以人们认识事物、认识自然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借助关联词是解决这种语序问题最常用的方法。

  孤立的单个的句子在语段中是不存在的,它必然与文章整体、所在语段、前后句发生某种必然的联系,同时,从语言连贯的要求来看,也要与前后句子保持某种关系。所以,排序题是有规律可寻的。具体来说,排序题应做到一看、二找、三抓:

  一看就是看“一致”。看话题是否一致,句式是否一致,内容(意思)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一致。凡以上几点中有一致的句子要排在一起。

  二找就是找“呼应”。找与整体语段的前后呼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呼应。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与后文照应的就紧贴后文,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在一起。

  三抓就是抓关联词。文段前后内容的衔接,有时以关联词语作标志,比如:“虽然”之后接“但是”,“因为”之后连“所以”,“首先……接着……然后”等。

  例如:(2009 年全国I卷第4题)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解析:本排序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上下句的衔接、呼应,话题一致等,可用排除法。首先确定③作为首句,衔接“狗勇敢而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而⑤不能做首句的原因是⑤句对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由此排除C和D。④中“这种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并且“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④不能做结语,进而排除A。同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横线间的标点也有提示作用。本题也可以这样思考:③⑥照应前文“忠义、勇敢”,⑤②照应前文“聪明”;注意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④中的“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指代的就是前文③⑥⑤②的内容;①照应后文“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答案为B。

  【跟踪训练】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    ,    ,    ,    ,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    ,    。    ;    ,   ;    ,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辩。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       。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    ,    ,    ,    ,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 B.③⑥②⑤①④

  C.④③①⑥②⑤ D.⑤③④⑥①②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     ,    ,    ,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个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8.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    ,    ,    ,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    ,    ,    

  ①结构全不用钉 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 ③加工工艺精密 ④简洁而典雅 ⑤用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 ⑥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答:           

  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答:              

  10.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答:             

  【参考答案】

1.D  2.C  3.D  4.⑤①②④③  5.C  6.D  7.B  8.③①⑤②④⑥  9.②④①③⑤  10.⑤③①②④

一、题型盘点

排序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包括选择类排序题和填空类排序题。

1.选择类排序题。

【典型例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 ”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B.③①②⑤⑥④C.④①③②⑤⑥D.④③②⑥①⑤

【答案】D

【解析】可以巧用排除法解答本题。这段话的结尾句是“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所给的六句话,只有⑤句是谈绳结与服饰的关系,所以⑤句应与结尾句紧密相连。于是,排除A、B、C三项,只能选D项。具体地分析:④句是总起句,呼应上文,介绍“中国结”的悠久历史,③②⑥①⑤句具体说明“中国结”在历史上的种种作用。答题时要注意“上古时期”“当时”“同时也”“此外”等词语的承递与关联作用。

2.填空类排序题。

【典型例题】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 组合成语意连贯 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____古体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在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 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在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答案】⑤①②④③

【解析】⑤句紧承“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这一问题,故应排在首位;①句是进一步阐述原因,并提出新问题;②句是回答新问题,故②句在①句后;④句紧承②句所说的“价值”,应紧跟其后;③句是小结,故应在最后。

二、解题技巧点拨

语句排序题既考查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列组合,做题时必须找到体现语句顺序的那根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排序。考生怎样才能找到体现语句顺序的那根线呢?要写好一段文字,需要兼顾“文”和“质”两个方面。高考排序题是把一段写好的文字的顺序打乱要求考生复位。因此,考生可以从“质”(内容)和“文”(形式)两个方面找到解答排序题的突破口。

1.内容上要考虑三个问题。

(1)写什么

首先,要树立整体意识,即要通过通读题目中所有语句了解大意。这是基础。其次,要抓中心,因为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纲。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考生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确定首句或尾句。

(2)怎么写的

从文体思路方面看,记叙文的语序常以时间或空间的变化为序;议论文的语序一般是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括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通常是或是总分式,或是并列式,或是对照式,或是层进式;说明文与议论文相似,往往是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且材料内部往往遵循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从逻辑思路方面看,“句与句之间”“句群各小层次之间”,往往会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3)统一与和谐

排序题考查统一。一段话中,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要统一,观点材料要统一,事物分类要统一。排序题考查和谐。答题时要注意语境因素。因为,色彩有鲜明暗淡之别;气氛有热烈凄清之分;感情有悲喜之分,态度有褒贬之别。这一切在同一文段中应保持和谐一致。

2.形式上要抓标志。

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会通过某些语言标志显现出来。考生可以利用这些语言标志解题。

(1)暗示性词语

例如,“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置应在后;“同时”表示并列关系,位置应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或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语句;“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或层递关系,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的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表示提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2)关联词语

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不同的句子关系,因此可以显示句子的位置,尤其是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更是对理顺句子的顺序有提示作用。

(3)代词

答高考排序题时,如果给出的语言材料中含有代词,一定要把它指代的内容弄清楚。一般来说,代词往往紧跟在它指代的对象后边。

答高考排序题,还必须在形式上做好两项检查:一是检查结构是否一致;二是检查音节方面的节奏和押韵是否和谐。

总之,抓牢“内容”和“形式”能帮助考生准确、快速地解答排序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