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位文坛前辈──徐秉銊先生

标签:
曾小歌作家原创作品沟通成功术 |
小歌在《沟通成功术》简体版新书上市之际,写了一篇《没有沟通力,就没有竞争力》,文内附了一位“年逾八十”的徐秉銊先生的书简,作为肯定小歌这本书的美辞。这位徐先生是谁呢?他是台湾的一位文坛前辈,个性耿直,惜墨如金,却语语中的,极有影响力;曾经在台湾的公论报服务,并且担任过台湾日报副刊主编、专栏作家。小歌是因投稿而结识徐先生。
徐先生是江苏人,后因两岸历史因素迁居台湾。台湾解严之后,也在江苏买房并返乡了。惟因他的家眷都在台湾,大部分时间仍住在台湾。
今年已近八十五岁的徐秉銊,是小歌的贵人之一。他尽管已届高龄,健康情况仍非常良好,上个月小歌回台湾办事时,仍找出一天的时间专诚去探望他。
徐先生早就退休了,我们十几年前就中断了报纸副刊与作者关系,但是徐先生读书人的高风亮节、文人风范一直使我景仰,所以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多接近这样的“益友”。小歌近年来已息交绝游,隐居大陆专心读书、写作,几与旧友没再联系,但在回台湾时,仍非常想念“益友”。过去,小歌因为长期担任记者、主编,交游非常广阔,可说三教九流的朋友都有,近年深感“朋友是要选择的”,于是把通讯簿拿出来,区分了“益友”与“损友”。凡是“损友”,一律delete掉。徐先生就是属于善良温厚、博学融洽的“益友”。小歌时间有限,当然只能与益友往来了。
从前小歌在台北上班时,创作力特别充沛,业余写了一堆稿子,投寄台北的各大报纸副刊(一般重要的纸媒园地,多在台北),还有剩稿,就再继续寄到台中的台湾日报副刊。没想到当时担任主编、陌生的徐先生,不仅全部用上了,还主动地向我邀稿。我们就这样陆陆续续有了好多年的“文字交”,却始终未见过面。直到几年前,我才因有南投之行而顺道去拜访他。当时,我就感受到他的热忱与“没有架子”;他甚至告诉我,以后再经过他这儿时,可以住在他家。真令我感到亲切。
这一次我去拜访他才知道──原来他当年在担任副刊主编时,还是在省政府中兴新村的公家机构上班,晚上才去编台湾副刊(我也熟知:日报都是晚上上班的)。看来他是个相当勤奋的人!
他是我认识的文坛前辈中最率直的长者,从不说假话。他的评论也多半非常保守,很少过多的赞美,久而久之,就慢慢树立了正直不阿、诚恳老实的形象。因而中年丧偶之后,朋友们便帮他促成了一位当时很年轻的报社女编辑的良缘,来照顾他的生活。徐先生也“不负重望”,居然在他六十岁时,还和这位年轻的小妻子,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现在也已长大成人了!
徐先生是一个如何率真的人呢?我记得,从前有一年他把专栏稿子集结成册,出了一本文集的書(筆名仲正)。他也寄了一本给我。有趣的是,那时他要跟我讨论稿子的事,竟然顺手就把书的扉页当信纸写,和我谈了很多看法。字迹虽然好看,却并不十分整齐,甚至是歪七扭八的排列。显然并不在意书的美观。真是名士派的作风!对于我这个爱书如痴、从不在书上作任何眉批、喜欢把书保存得非常干净的人来说,这是多么实事求是的行为啊!
我是个对书有洁癖(只买新书,书上不作任何眉批、也不用力折皱它)的人。但是,朋友赠书,就不挑剔了。这本扉页被他写得乱七八糟的书,在我搬家大清仓、把大量的书卖给旧书摊时,都舍不得丢。因为那是极珍贵的文人墨迹啊!
http://s11/middle/5b01f617g84c1d396619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