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刊推荐】新生儿 出生时的剧变

(2014-03-20 09:12:19)
标签:

新生儿

怀孕

科普

出生

健康

分类: 新刊推荐

   

【新刊推荐】新生儿 <wbr>出生时的剧变


    出生前,胎儿无忧无虑地飘浮在妈妈的羊水中,其肺部充满了液体。出生后,婴儿要迅速排出肺内液体,完成从“液体肺”到“气体肺”的转变,以实现第一口呼吸。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此外,婴儿又是如何迅速具备了抵御外界各种细菌和病菌的能力呢?

    子宫中的胎儿无需自己呼吸、进食,通过脐带就可以获得氧气和养分。但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个便利条件就不存在了,婴儿要实现自己的第一口呼吸,血循环也要改道,消化、免疫、神经系统等都要发生相应变化。这一系列大规模改造,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新刊推荐】新生儿 <wbr>出生时的剧变

 

出生前后,婴儿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胎儿通过脐带从妈妈那里获得氧气和营养成分,在妈妈精心准备的“无菌室”——子宫内快乐成长。遗憾的是,在妈妈体内享受保护的逍遥日子只有短短的10个月。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婴儿就脱离了妈妈的庇护,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生存。因此,婴儿必须完成从胎儿到新生儿的过渡,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能够独立面对重重困难,以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

    出生前,胎儿无忧无虑地飘浮在妈妈的羊水中,其肺部充满了液体。出生后,婴儿要迅速排出肺内液体,完成从“液体肺”到“气体肺”的转变,以实现第一口呼吸。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此外,婴儿又是如何迅速具备了抵御外界各种细菌和病菌的能力呢?

  初到人间,婴儿必须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以解决这些涉及生存的重大问题。出生,正是人生第一件大事,那么婴儿是如何面对它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婴儿降临人世后的“生存战略”吧。

 

十月怀胎

    这里的“月”并不是历法中的月,而是指女性的一个完整的生理周期,习惯上按1个月等于28日计算。因此,“十月怀胎”的实际长度只有28日×10=280日(即40周),而不是更长的300日(30日×10)或310日(31日×10)。

 

母体和胎儿共同生成的器官——胎盘

    胎盘主要由内充满毛细血管的“绒毛”和母体组织的“底蜕膜”构成。绒毛与底蜕膜之间的腔隙称为“绒毛间隙”,母体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是在这里“转交”给胎儿的。

 

出生前的胎儿    用胎盘呼吸

    胎儿在母亲腹中通过脐带从胎盘获得氧气。但是,胎盘胎儿血中的氧含量却非常低。在这种环境下,胎儿是如何从母体获得足够的氧气的呢?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4年第4期)

【新刊推荐】新生儿 <wbr>出生时的剧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