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医学】去动物园打哈欠才是正经事

标签:
哈欠科普传染黑猩猩休闲 |
分类: 大话医学 |
惊蛰过后,天气逐渐转暖。“春困”,就像霍比特人里的黑暗势力一样,在神州大地上逐渐蔓延开来……尤其在这暖洋洋的春日午后,没有什么比张嘴打上一个哈欠更畅快淋漓了。
“哈欠”这个大家每天都在无意识进行的简单动作,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哈欠,是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刺激脑部的呼吸中枢而引起深呼吸的一种生理现象。当肺部吸入多于平常的空气时,大量二氧化碳也随之排出。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降到正常范围后,哈欠反应的刺激随之停止。
同时,美国科学家还发现,人们打哈欠时,吸入的空气能使鼻腔血管温度下降,使较低温的血液输送到大脑,从而保持清醒的状态。
一次哈欠的时间约为6秒钟。
大家都知道,哈欠会传染。如果不相信,下午去上课时,不妨做一做实验:在老师转身写黑板的时候,迅速的打一个哈欠,然后你就可以得意地看着周围的哈欠如慢放的波澜一样,在教室里缓缓而粘稠地蔓延。等老师转过身来,迎上一群流着哈喇子的血盆大口时,恭喜你,实验成功!
哈欠为什么会传染呢?始作俑者,就是我们脑中的“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正如其名,镜像神经元像一面镜子,可以在大脑中映射出别人的行为。它们广泛分布在两个大脑半球的重要区域。镜像神经元产生的内在体验,让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意图或情感,也让我们能模仿和学习他人的动作,而不需要做出复杂的推理过程。
至于下图,朝闻天下中文静的这个著名的哈欠,应该引起了电视机前的连绵不绝的倦意。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对哈欠的传染度都相同。由于镜像神经元与移情作用的密切联系,英国科学家研究了哈欠与移情的关系(他们好闲……)。他们发现,那些容易被别人的哈欠传染的人,更容易对他人的情感产生移情反应。那些容易同情别人的人,被传染哈欠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三倍。所以,哈欠也是一种社交哦。
关于哈欠的战略地位,我们可以想象:在茹毛饮血的远古年代,大伙儿挤在洞穴里开轰趴,围着篝火烤肉、跳舞。这时候,门口的守卫发现太阳落山了,要提醒大伙儿不要刷夜,赶紧睡觉,明天才有精力去打猎。可是洞里吵得跟三里屯儿一样热闹,又没有喇叭,肿么办呢?是的,打哈欠!这股倦意就像战事的狼烟一样,一个接一个,吵闹声逐渐平息,此起彼伏的鼾声取而代之,整个部落进入甜蜜的梦乡……
几乎所有动物都会打哈欠,但是只有人类、黑猩猩和一些猴子间会传染哈欠。因此传染性的打哈欠被认为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学会的进行社会交流的一种方式。
前几天,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耶基斯国家灵长动物研究中心(Yerkes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员对19只黑猩猩进行的实验发现,黑猩猩不仅会在熟悉的同类间传染哈欠,还会传染到人类的哈欠(不管该人类是否为他们所熟悉)。但是陌生的同类和狒狒无法将哈欠传染给他们。这也许是因为,在野生状态下,陌生的黑猩猩会被视作威胁。而狒狒更是这19只黑猩猩从未见过的陌生物种。
据调查,精神病患者几乎从不打哈欠。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他们共情能力的缺陷。
综上所述,让我们去动物园打哈欠吧,一方面可以证明咱们精神状态正常,另一方面还可以把春困传染给大猩猩,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