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凯 赵燕枫

2013年10月8日,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举办的第二届世界翼装飞行世界锦标赛上传来噩耗,匈牙利翼装飞行运动员维克多·科瓦茨(Victor
Kovats)在试飞时不幸撞崖身亡。一时间,“翼装飞行”这项本来就已经吸引了无数眼球的运动,迅即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说到翼装飞行,大家都不会很陌生,近年来的多部电影中已经出现过翼装飞行的身影,比如《变形金刚3》和《钢铁侠3》等。这种令人血脉贲张的运动,畅销游戏大作当然也不会放过,例如在《使命召唤9:黑色行动2》的第二关,玩家就化身为身着翼装的反恐战士,在雨天里飞越缅甸的苍茫群山,一路上左旋右转,还要时刻防止撞山,最后在预定地点开伞并安然降落。而在现实中,世界各地都有很多翼装飞行的报道,网络上更是流传着许多翼装飞行的视频,相当惊险刺激. 那么,翼装飞行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运动呢?

跳伞运动的近亲
其实,翼装飞行并不是某人凭空拍脑袋发明的,而是从跳伞运动中衍生出来的。因此,它与跳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落地的时候一样要开伞,就连分类时的标准——起跳基点(即起跳的地方),也与跳伞运动密不可分。
根据起跳基点的不同,翼装飞行可以分为高空翼装飞行(wingsuit skydiving)和低空极限翼装飞行(wingsuit BASE
jumping)。
高空翼装飞行,一般指起跳基点在飞机上的翼装飞行。飞机飞到高空后,参加者陆续跳出机舱,翼装飞行就可以开始了。它的起跳及降落方式与高空跳伞基本相同,参加者只要满足高空跳伞的基本要求即可。
低空极限翼装飞行,则是由低空极限跳伞(BASE
jumping)发展而来的。所谓“BASE”,在这里并不是“基地”的意思,而是“Building、Antenna、Span、Earth”,是“建筑物”(特指摩天大楼)、“天线”(特指电视塔)、“跨度”(特指山谷高桥)和“地表”(特指峰顶悬崖)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顾名思义,这些起跳基点是固定的,也比飞机要低得多,危险性也高得多,属于极限运动的一种,因此也有人将“BASE
jumping”音、意结合地译为“背死跳”。实际上,不光是上述这4种起跳点,其他较高的建筑物(比如烟囱、电力塔、水坝)或其他任何足够高的地点,都可以进行低空极限跳伞。现在,它的这些特点完全被低空翼装飞行继承下来,成为了由一项极限运动衍生而来的另一项极限运动。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12期)
点击文字即刻订阅全新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