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升温以及海水酸化并非全球珊瑚礁面临的惟一威胁。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来自海底沉船的铁离子也能使这一海底生态系统迅速而严重地失去平衡。科学家希望,这一发现能够在船只残骸对脆弱的珊瑚礁造成破坏之前,加速这些沉船的打捞工作。
失事船只带来的麻烦似乎与一种生活在珊瑚礁中的海葵有关。这种海葵名为Rhodactis
howesii,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海洋生物。当营养物质充足而又缺乏食肉动物的威胁时,Rhodactis
howesii便会茁壮成长。很不幸的是,这些海葵会以珊瑚虫为食,从而威胁到这一生态系统的基石。
之前的几项研究曾将船只残骸与珊瑚礁的退化联系起来,而美国夏威夷的研究人员决定对这一效应展开更为细致的研究。他们分析了太平洋中部的一个独立的环状珊瑚岛帕尔迈拉周围的珊瑚礁。在那里,研究人员发现,在一艘1991年沉没的多钩长线捕鱼船附近,Rhodactis
howesii的密度非常高。而随着与沉船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些海葵的密度也越来越低。除了一些特殊情况,Rhodactis
howesii的密度在距离沉船约100米处降为零。而这些例外则主要源于2001年在环状珊瑚岛周围设置的航海浮标。
研究人员推断,由于帕尔迈拉完全“与世隔绝”,因此,Rhodactis
howesii种群绝对不可能受到人类农业或工业活动废物的刺激。实际上,相关数据显示,Rhodactis
howesii种群似乎以沉船为中心,呈辐射状发散。而溶解在海水中的铁离子很可能就是它们的能量来源。研究小组因此断言,这些来自海底沉船的铁离子存在的时间越长,海葵的传播范围就越广,直到它们将珊瑚虫完全吃掉,并最终消灭珊瑚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