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
http://s7/mw690/001FiRCRzy6KFeuvD6e86&690
上期话题:13岁的张某因为爸爸妈妈偷看他的 QQ
聊天记录向警方报警,这则新闻引发了家长热议。其实,父母与孩子相处最需要的是沟通,面对面交流,因势利导,排忧解难,这才是最有效的方式。父母们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
QQ、
微信等社交工具,融入孩子的世界,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孩子也要充分尊重理解父母,平常把自己的学习生活讲给父母听,加强沟通。
小记者胡欣冉的妈妈:我认为家长不应该偷看孩子的日记或者是聊天记录。孩子虽然很小,却也有自己小小的自尊心和不为外人所知的小秘密,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管束和教育孩子,却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或者是聊天记录,因为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更多的隔阂和矛盾。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的沟通方式,比如多从生活细节中关注孩子,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有空常和孩子谈心聊天,关注孩子的朋友来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我们可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用自己的理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在这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
孩子刚上一年级,我就给她准备了日记本,由孩子自己保管。起初连拼音带汉字,每天一句话,想说什么都随意,可以谈论老师同学,可以批评爸妈行为,可以讲讲自己对身边事情的看法,只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心声就可以。几年坚持下来,孩子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日记成了她最贴心的好伙伴。孩子上了三年级以后,我帮她申请了
QQ,
并且加了我和他爸爸及亲戚家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班上的老师和同学,方便孩子与大家沟通和学习,还练习打字速度,也熟悉电脑操作的各项功能。教育孩子也像治水一样,宜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不是吗?小记者王铭茜的妈妈:孩子的日记或者聊天记录我们也偶尔要看。因为孩子还小,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平时交朋友时需要大人时刻提醒,让孩子明白该怎样为人处事。小记者李嘉佳的妈妈:我从没偷看过孩子的日记或者聊天记录,我觉得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秘密,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真觉得孩子有什么不良的心态或是行为,我们爸妈更应该做的是和孩子好好沟通,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每件事情,而不是偷看孩子的秘密,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对我们特别的反感,和我们距离越来越远。小记者郭守政的妈妈:我的孩子还小,一般也不聊天,不写秘密日记。所以现在还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日记是孩子的隐私。未成年人信件、日记为个人隐私,偷看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信任,孩子特别不喜欢大人不信任自己。其实孩子很喜欢和父母一起分享欢乐、分担忧愁,如果我们肯放下做父母的架子,把孩子当成朋友,一定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小记者李泽楷的爸爸:我孩子现在二年级,他的日记、
QQ
在我们家长面前几乎是公开的,但是,针对这期话题我也说几句。一些父母想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和交友情况,往往会偷看孩子的日记和聊天记录,可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会格外注重自己的隐私。家长如果再用一些传统的思维方式去约束孩子的自主权,通过查看孩子的日记来管理孩子,往往会起到相反的结果,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形成不必要的对立情绪。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朋友,用平等的姿态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畅通无阻了,也就没必要通过看孩子日记和聊天记录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因此,若要做个合格的家长,就要努力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小记者王慧茜的妈妈:可能孩子还小,她经常要求我看她的日记,我也主动地关注她的日记和
QQ
群,我想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慢慢长大了,不需要父母陪伴了,我能做的是及时跟孩子沟通,了解她周围同学和朋友的状况,如发现问题好正确引导她。小记者刘浩然的妈妈:我没有看过孩子的日记或
QQ
聊天记录。因为我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去诉说自己的烦恼、忧愁、快乐和喜悦。所以,我认为我们做家长的不应该随便去打破孩子的“独立空间”。小记者孙欣瑜的妈妈:我从来没有看过孩子的日记或聊天记录。我完全尊重孩子,把孩子作为一个朋友或大人来对待,孩子不想让自己看的东西不会强硬去看。作为孩子来说,我觉的话题中的孩子做法有些过,虽说现在的孩子有独立思想,处处要大人尊重他们,但孩子在做事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大人的感受,虽说大人做法有些不妥,可孩子的这种做法太伤大人的心了。小记者张亦歌的妈妈:我的孩子平时有写日记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心中的秘密也越来越多,于是便开始有了自己的日记本,把它当成最亲密的朋友。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孩子特别不喜欢大人不信任自己。我的孩子会选择性地让我们看她的日记,这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种方式,此时切记不可拿孩子日记里的心里话来取笑或者指责孩子,当我们肯放下做父母的架子,把他们当成朋友,何愁得不到孩子真诚与信任?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防患于未然,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多交流和沟通,从一言一行中体会他成长的烦恼,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下期家长沙龙话题:
生活中,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以后,假如一味地让孩子忍让,家长会担心他以后的性格会越来越懦弱,但教孩子还手,又怕孩子越来越暴躁。孩子被打后,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处理?
欢迎将你的观点发送至邮箱: tywbxxzk@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