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ost: I'm Not A Catalog

分类: 杂志癖 |
网络媒体的繁荣日益对纸质杂志的生存造成威胁,这是必然趋势,大部分依赖广告存活的时尚杂志看上去都和catalog无差,没创意厚到可以砸死人的广告已经让人厌烦,造作的时装大片看上去沉闷乏味,产品造型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关键词,那些资讯为主的潮流杂志比catalog还不如,至少看catalog不会被杂乱的广告推销分心,所以如今很多品牌都自行出杂志,雄厚的财力减少了硬sell广告成分,更重要的是,和catalog不同的是,它宣扬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品牌内涵的生活品味和美学价值,例如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出的Colors和我今天要推荐的I.T.季刊I.T. Post.
今年是I.T.成立20周年,大手笔不断,而秋冬季I.T.Post请来“金色短发”做封面,一贯的“比你还酷”招牌表情,超模挡还请来Hye
Park拍大片做采访,设计界请来曾经和LV, Ballenciaga合作过的巴黎双人组Mathias
Augustyniak和Michael Amzalag(专业名称为M/M paris)做字体设计,根据I.T.20周年的罗马数字I.T.XX创作了Miss I,
Madame T, Mister X和Lady
X几个具象征意味的字体组合,并且做成有趣的贴纸。跨页的设计师祝词签名体现了I.T.和前卫设计师们的非一般关系,还有哪里看得到这样的设计师贴身小物特写:Rick
Owens的球鞋、Sharon Wauchob的灵感剪贴本、Hiroki Nakamura的棉毯、Ann
Demeulemeester的羽毛项链,Gareth Pugh的Polaroid相册…多么诱人的亲密感。
好看的杂志不会停留在对资讯狂和视觉系的满足,更难得的是具有启发性,以及跨界思考,这一期无论是对Ann
Demeulemeester的专访,Victor &
Rolf俄罗斯娃娃的Swarovski设计介绍,还是对Comme des
Garçons和MMM在北京798展览的全面报导都是非常开阔眼界的,呈现的不仅是创作者的showcase,也是一种跨文化的时尚论述。
摄影,往往是一本时尚杂志精神灵魂的最重要载体,活跃在伦敦的摄影师Mariano
Vivanco将他在伦敦95 Chapel Market工作室里的那些用自然光给模特们照的test
shoots集合成书,名为95 Chapel
Market,那种浑然天成的原始感充斥在柔美的光影里,模特们还未进入状态的懵懂刚刚好;Toyin
Ibidapo的那些忧郁美男子则让人无比怜爱;贯穿全书的David Roemer的作品则尽显纽约的大气。
笔者最近也在着手准备一本catalog,大至时装、模特、摄影师、选景小至一个道具、一个眼神的处理都马虎不得,否则无法保持风格的统一就前功尽弃,更重要的是要拍出“I’m not a catalog”的感觉,此功力尚待历练。
(原文转自我最喜欢的时尚博客之一 - 我的时装·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