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伟业
专栏撰稿 黄春申
那个时候年级还小,看到某报纸上一篇介绍《泰坦尼克》的文章,其最后一句赫然写道“你绝不能在一张邮票上去欣赏一副油画名作,请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年幼无知的我的确因为这句话而上当了。
代价很惨重——60元、3个小时、2包纸巾、外加一顿麦当劳。
女孩问我:“你愿意像jack那样为我死么”
我说:“你能搞到那么大的钻石么?”
以上这个故事,结局很悲惨,你一定不想听。
当3d版的泰坦尼克上映时,广告语很明确“如果当年你留有遗憾,今天一定不要错过”,多好的广告词啊,你哪里还记得一部十五年前的电影是不是拍得好,你记得的只是看完遗憾不遗憾。遗憾有很多个层面,但在3d电影红火万分的今天,你一定会认为当年是因为没有看到3d才遗憾的。于是你又掏出钱包花去200,买上2张电影票,带着现在的姑娘看,看完你才发现,有了3d没有36d给你带来了更大的遗憾。
是的,有了3d,我们的视角变了。变得更真实了,更有空间感了,也更讲究容积率、得房率这样硬指标的问题了。
实际3d版的泰坦尼克在中国得到的成功前所未有,这部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是对原片进行了一下小小的画面叠加的伪3d电影在北美的票房惨不忍睹,因为和十五年前的2d版本相比,这部电影仅仅是在标签上的数据多了50%。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它在中国大陆赚得盆满钵满。
无论如何,在这部骗钱的电影之后,3d终于可以正式摆脱拍摄本身而成为一个行业。他们甚至可以将所有的经典电影都拿出来做3d。比如说3d《独立日》,他们可以说,让我们看看纽约是怎么在3d效果下爆炸的吧。或者3d《人鬼情未了》让你瞧瞧那段男女共做陶瓷的激情戏是怎么变立体的。如果你对泰坦尼克中36d的消失感到遗憾,你可以看看3d《本能》,回忆一下当年的莎朗斯通究竟够不够这个尺寸。
这会是一张宏伟的“蓝图”一部真正的“3d伟业”,直到有一天,3d电影无情的将电影票价炒到天价,这时候那个如今将36d切掉而被千夫所指的部门,会不会出一个“限d令”呢?
“你愿意像rose的未婚夫一样带我乘那么大的船么?”姑娘问。
“乘船算个球,我给你买个大房子吧”,我自豪地回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