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东地产》黄春申
地图,这个人类熟悉的物品,其特殊性在于其的承载。实际地图只是一个人人类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应渠道。随着测量工具的出现,随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越发的直观与逻辑化,地图也就渐渐被缺省了。从想象力的表现,趋向现实的反应,从一种人类自我幻想创造的艺术作品,从而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工具。
人类对一个地方越不了解,就会越对一个地方的地图感兴趣,但标准化的世界把这种“不了解”给淡化了。
现代社会,无论是东方与西方,城市的构造,乡村的认知,甚至公共设施的建立,都是按照同一体系进行的,这就让全世界大范围内细致的工具性地图有了出现的可能。
我们只要使用不超过50个的标准符号,就能基本在想象中构建出我们这个世界的样子,所以我们用不需要太高的带宽,就能通过谷歌地图之类的东西来浏览世界。可惜这样的构建中就再也没有我们祖先所具有的想象力,只剩下了世界的单一性,我们不禁要思考起来——到底是地图本身变得雷同了,还是我们的世界变得雷同了?
我们随着工业化而发展起来的全人类逻辑化思维,正在要求我们这样,我们以为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实际我们内心越来越狭窄了。
网络上的地图不断跟新,这一点会在许多年后给人类留下巨大的遗憾。相信未来很少再会有个人收藏者能有机会慢慢翻阅自己多年来的地图收藏,从此而阅读身边这个世界发展的历史。但小范围非官方的地图制作,却相比那些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更为火红。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想收集一些纸面的地图,那我就劝你去参加房展会。楼书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纸面地图载体了。如果说期房的购买是对未来生活期许的一种购买的话,不得不承认,地图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地图代表着房地产开发商对于楼盘未来的一种期望,它将这种期望构筑成生活方式,展现给买房的人。
除了无数“在建中”的公共设施以外,楼盘地图勾勒出未来生活的图景(学校、医院、银行、商业中心、公园),有谁能否认,当自己看着这张图s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完整的生活画面,虽然这幅生活的画面往往会显得过于完美,以至于让人不敢相信。
有兴趣的人可以寻找一下十年前的楼盘地图,与现在的楼盘地图做一番比较。不难发现,我们的生活追求已经变化了很多,我们从单纯的教育、医疗、饮食的基本需要,转向了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现在的楼盘地图上,如果在项目周边出现一个“在建中”的轨道交通,或者“在建中”的综合商业中心,是无法吸引人们的眼球的。而随着中国的汽车化发展,首先楼盘的地图范围会变得更加广阔,我们的生活半径正在逐渐的扩大,速度超过我们的想象。
十年后的楼盘地图会是什么样?也许也将电子化,我们也许可以在谷歌地图上找到每一个楼盘。但这也将是扼杀生活想象力的一个过程。也许十年后我们再也找不到像如今一样精致,又充满创意的楼盘地图,楼盘地图将在交通地图之后成为又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事物。
就想那张我在友人咖啡馆里找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地图一样,尘封在某个角落,等待有缘人的发现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