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出台房产税
刘先生,35岁,从事房产投资3年,目前在长三角包括上海有4处住宅。
你要问我现在最担心什么,很简单:房产税。
其实在去年年末,我就知道,这次大家玩过火了,说不定真会把“尚方宝剑”给招来。果然不出所料,从今年年初开始,楼市就已经风声不对——算算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都是政策出台密集期。政府这个架势,分明是在向我们这些纯房产投资人宣告:房价打不下去,大众不满意,我们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如今圈内情绪也有了明显变化:警惕—放松—肆无忌惮—噤若寒蝉,每一步都随政策而舞动。就好比上次的限购令,说实话,那是最让我意外的调控政策了,但也是目前为止我认为最有力度的政策。
我们做房产投资的,资金“靠亲靠友靠银行”。这其实和做其他基金投资一样,没有人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付全款做少数几栋房子。通常会积极申请贷款,把网撒开来买。一来丰富自己手上物业层次,二来就是为了规避政策:说白了,不管政策打在哪个区域或者哪种消费水准的住宅,我们都能东边不亮西边亮。
但是限购令一出来,我和我的N位朋友从心里震了一下:当房子成了计划供给,就意味着产出多少供给多少国家都会一清二楚,这对于我们靠量走行情的投资者来说是大忌!本来以为会到此为止,但树欲止而风不息,杀招在后面:房产税。
综合分析政府举动,就会发现政策是个慢慢勒死你的过程:先用银行收缩你的购买能力和购买速度,再用限购直接堵死你未来的买房途径,中间再来个加息加大你过去购房所导致的现有负担。能扛得过前面这些的,基本上都是有些实力的投资者了——别急:后面还有必杀技:相当于已经把你折腾半死,最后再补上一拳——限购令对以前的房子既往不咎,房产税就清算总账:资金实力再雄厚,也扛不住自己名下本该批量创造财富的房子所累积出来的税赋负担——特别是税率、缴税方式(一次性还是周期性)还没有底细,这会儿,真感觉有点像被猫玩儿的老鼠——累啊!
限购令已经把可以投资的城市的大门关闭了:房子想快速卖都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买家,想低价买进也没那么多机会;若是房产税再对手上的房子来个“见者有份”,那这些房子还真成了烫手山芋了——你说,我能不怕吗?
谁给我的钱找条出路?
周阿姨,63岁,儿女皆已经工作,拥有自住房。手上小有积蓄。但对于基金等金融理财方式不感冒。
说实话,放在我女儿上高中的那会儿,我还真不知道什么贬值啊,投资啊的。只记得小时候听故事说解放前一麻袋的钱换一盒火柴,还有就是后来说的打击投机倒把——这两样都不是好事,但很长时间里,我觉得和我这样的老百姓不搭界的。
但是,后来就觉得生活不对劲了:儿女们上班了,我老两口的退休金加上儿女的孝敬费,一个月怎么样也有7000多块的收入——我们两个老人在家,也吃不了喝不了的,放在银行和以前的体己一起攒着,这几年下来倒也有了80来万了。
若在以前,这笔钱很够我们吃利息的。但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女儿告诉我,这叫做通胀——东西贵了,钱就贱了;以前10块钱买得到的小菜现在20块也未必能买得到。听完女儿的话,我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老两口存的那些钱可怎么办?等于每天都在消失掉啊,那可是我们这辈子的棺材本啊!
可是我又不敢贸贸然去炒股,买基金,一来我一个老工人不懂那么多,二来听说炒股也是碰运气:这和赌博有什么区别呢?要是输了我家老头子真的要喝老鼠药的!
去年的时候,有中介给我打电话启发了我:他让我把老头子在浦东的房子挂出来卖掉:那个房子是老头子那边拆迁分的。当时我们补了10来万买下的。去年中介却告诉我们能卖到80万!你看,我们一辈子辛苦,还不如一套房子来得合算!
房子我没卖,准备再留几年:女儿说得对,以后上海肯定还会涨的。那时候就更赚了。可是这件事也启发了我:我们放在银行里的钱,与其让它随着物价慢慢被晒干,我不如拿出来买两套房子!卖不出去还能租,以后还能留给儿女;要是行情好,还能出个好价钱,一下子就跑在物价前面!可是,现在国家限购令下来了——我犯了难:全款买一套,想想不合算;但又买不了两套,用儿女名义买,又担心家里难免有嘀咕;听说现在很多房子卖不出去,也不知道买在手里会不会被“套”住——老头子身体不好的时候连钱都拿不出。可是,看着钱再银行里睡着缩水,心里又难过,总觉得像会被偷了一样危险。
你说,我还有什么办法能给钱找条出路呢?
通胀、房贷一样都不省心
80后新婚夫妻,今年年初刚买了房,加息后从明年4月份开始,虽然每月要增加房贷仅在50多元,但加上通货膨胀,给生活带来的压力依然不小。
去吃牛腩米粉,价格从去年的8元涨到10元;
去了趟超市,纸巾、金龙鱼食用油通通涨价;
去买菜,更让人吃惊,“蒜你狠”、“豆你玩”已不稀奇,黄瓜现在也卖到3.5元一斤;
水果也不甘落后地涨价,转了一圈水果摊,3元一斤的苹果已没有,香蕉每斤都在2元以上。
去买衣服,老板娘一口一个成本价上涨,羽绒服今年每件至少涨价200元。
通货膨胀,已活生生地影响着我们小两口的生活质量。再加上每月3500元的房贷,我们学会了“自带午饭、回家晚饭、少去逛街、能省则省”的原则。
年初,我们通过向双方父母、七大姑八大姨借钱,凑齐了首付,在上海买了一套100万以内的二手房,当时考虑到只能用商业贷款买房,所以就将首付提高到4成,剩下的6成就向银行借了19年(因为银行评估后认定这套老房子只给批19年)。
因为和银行是签订了浮动利率的方式,这就意味着,10月中旬的这次加息,我们是直接“受害者”。加息当天,我们就好好计算了一笔,算下来每月增加50多元。虽然不是很多,但听说年内还要再加息,我们现在是巴不得不要再加了,否则通货膨胀再加上加息,简直是双重施压。
而且,我们签订的是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从今年4月份还房贷到现在,每月利息比本金还要多300多元呢,真是心疼,可是又没办法。如果采取的是等额本金还款方式的话,前几年还的钱比现在还要多。
所以,现在我们80后新婚的一代,如果买了房,又要面对加息、通货膨胀,生小孩的事几年内肯本就不会被提上议程。因为再加一个小孩,就得再分摊出一大笔钱,同时还要考虑换个稍微大点的房子,好把双方父母中的一方接到上海,照看小孩。
对于我们来说,目前的重中之重是赚钱还房贷、抗通胀、再存钱,生活质量这四个字,还是先压箱底吧。
千万别来退房
高端项目售楼员,最害怕购房者退房,在上海自己还没有买房
我已经在房地产行业已经做了多年的销售。像万科、同润等许多项目我都有参与过,而除了上海之外,杭州、苏州等周边的项目我也经历过不少,目前我是在为上海长宁区某待售的高端楼盘做销售。
房地产调控细则的影响,我们当然能的感受到,毕竟我们也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对于客户,影响主要的是限购令和加息两方面,其实更多是心理的。我自己到并没有很多业绩上的担心。加息方面的政策对投资客的影响大一点,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了,所以他们出手不那么容易了。”
我们的楼盘定位比较高端,还处于内环的市中心区域,所以我们楼盘的客户中有很多的人选择一次性付清。当然,这都是官话,事实上打退堂鼓的客户也非常多。每个人都知道,像这种楼盘都是大户型,定价也比较高,要一次性付清近千万的价格哪有那么轻松。
压力就是这么来的。当下市场不好,我们售楼员就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营销的策划和政策的分析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政策,我们一定要完全了解。在同事之间、同行之间,我们要经常对于政策做些交流,研究透彻。更重要的是,你不能光自己知道,在销售时还要向客户阐述明白,要不然客户就不懂怎么搞。这些工作一起做下来,比以前是要辛苦很多。
不过回过头来说,新政细则下的买房也是考验楼盘品质的时候。我们现在的理念就是“做加法,不做减法”。不管政策如何,先提升楼盘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售楼员的压力也不是这时候才出来,工作上的压力肯定是一直存在的。我们这一行对业绩追求也比较高,即使在楼市很好,我们也要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努力。
做了这么多年的房地产销售,我到现在还没有在上海买一套房,主要是利息方面太麻烦了,政策又一直在出,房价还一直这么高,我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不会有在上海买房的打算。现在房地产市场近期一直处于密集调控期,我的工作量虽然增加了不少,但做这一行都这么久了,也不会轻易就放弃,以后估计还是得长期做下去吧。虽然我们巴不得买房的人越来越多,但我最大的希望还是房地产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房价是一个方面,从环境和制度上,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