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东地产》小春风
当第一只鞋子被扔上来的时候,老任推了推眼镜。第二只鞋紧跟着应声落地。那是一双破旧不堪的男式皮鞋,貌似产自东部沿海某个县城,拥有一个诸如华伦天奴XX之类品牌的款式。
事情就是这样,很少有惊喜:不同的人在愤怒时选择不同的出口。穿真正的华伦天奴的人不会随地扔鞋,而随地扔鞋的人又多半不能提供一个足以吸引眼球的好鞋款。
扔鞋成了在公众场合表达愤怒的流行方式。从总统、总理到总经理,演讲间迎送一只(或一双)臭鞋,成为风靡的国际惯例。美国总统关注尺寸,中国总理着眼心态,而老任的诉求是级别待遇——坐在不同位置上的人,对于突如其来的鞋,也有不同的条件反射。所幸被扔鞋的人急智都还不卑不亢令人称道。
那么那些扔鞋者呢?一扔之后,何以为继?
如果有研究机构对中国民众做一次心理坚度调查的话,可能会发现,当前中国的民众心理承受力,正走至现代史上最低点。
有一个描述贫富差距的指数叫做“基尼系数”。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介绍,中国“基尼系数”在10年前已越过国际公认警戒线,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与“基尼系数”告警相呼应的一大表现,是在现实社会中,扔鞋、自焚、血戮校园之类好莱坞大片情节屡屡上演——中国一向被认为是具有东方隐忍哲学的国度,很少出产言行失控的狂人。而值得深思的是,事后调查这些癫狂的肇事者,在平时生活中,他们却又多半被认为是“话不多的老实人”。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鸡尼或鸭尼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请指给我生存和生活的路标。房价,生存与生活系列问题中的焦点。在这个问题上,老任一直说了很多大实话(说得爹不亲来娘不爱,所以他被扔鞋)。但大实话不解决客观矛盾,买房对很多人来说好比是赶一趟昂贵的联程火车,你错过了第一班,就环环踏空,很难再追上它隆隆向前的脚步。即使它被勒令在中途某站稍事停歇,等候上客,而你仍旧站在出发点,你们之间相隔从香港到西安的距离,除了目送,你别无选择。
5月10日,雅虎新闻首页两条标题不期而遇。标题一:《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标题二:《中国一线城市近8成白领欲返乡和“伪幸福”说再见》。
什么都不用多说,这样的一天,这样的新闻页面,胜过千言万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