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东地产》特约撰稿安哥
对于正在期待2010年房价出现奇迹般下跌,以至于全民可以像买一双七浦路的Prada皮鞋一样买得起一套北京、上海房子的城市低产者来说,今年春天的房价像一条正在冬眠的蛇。
今年3月的天气像是个脾气不太好的丈夫,一分钟前还在你的耳边呢喃着情话,一分钟之后突然狂性发作,踢翻了茶几。在这样反复无常的天气里,即使惊蛰已过,蛇还在冬眠,房价也在假寐。
把“悲剧”人生写成“杯具”就以为自己远离悲剧的80后城市移民(请注意:并不是所有的80后都对房价感到悲伤,在我的不完全调查中发现,80后城市二代和三代,一直在欢呼房价的上涨。具体原因我曾经表述过,不赘。)发现,当他们今年面临“三十而立”(此处按大多数中国人喜欢的理解,“立”就是立一个家庭之意)的关口时,婚姻的必要条件不是爱情,而是房子。
探讨人类婚姻的起源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就像现代婚姻(家庭)面临的巨大危机一样,令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感到头痛。
从目前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所能提供的不完整资料来看,人类婚姻起源十分模糊。其中目前比较获得普遍认可的一个说法是:男女双方在那个无限遥远的荒凉年代,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而提供生存条件才是男女(那时可能是指雌雄)双方相互搂抱在一起的唯一原因。
在远古时代,天气比今年三月更无常。若想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一个男人除了必须具备打猎、砍柴、杀敌(野兽)的本领之外,最好是能够找到一处安全的地方,让自己的女人和孩子躲过所有自然的和非自然的袭击。
所以,如果一个男性可以提供一个安定、安全可持续的固定居所时,女性——大多数时候不只是一个女性,都会成为他的拥趸。
在生存权面前,所谓的贞操概念,显得十分的微不足道。
现代文明越来越麻醉了人类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正所谓饱暖思淫逸。人类越少受到自然伤害的威胁,就越耽于安逸的生活。于是,(我的结论)爱情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渐渐取代了生存,成为婚姻的一个重要条件。
久而久之,以琼瑶阿姨为代表的“三月剪剪风”这样的迷幻故事把一代一代青年人消磨了意志。
爱情,被很多婚姻专家写进了教科书。
其实,80后的城市移民朋友正在清醒地发现,这是一个伪命题。
我的一个校花级师妹,若干年前考入军校后失去了音讯,一度据说升了官,前程无量;又据说当时排队追她的宝马奔驰车主(当然也包括司机)排队很长;最后据说她因为爱情去了广州。去年她潜入了上海,我说她“潜入上海”,是因为她已经年华老去,却仍是孤身一人。
她坐在我面前时,以飞快的速度抽完了一包万宝路。她说她现在每天的主业就是相亲,而相亲的目标是:在上海一套写着她名字的房子,和每月2万元(包括但不低于)的零花钱。
她问我:“这个条件过份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