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地产该学足球
(2010-01-27 10:18:21)
标签:
杂谈 |
By 《东地产》黄春申撰稿
在中国任何一个饭局上,大凡有两个行业,你可以拿出来狠狠唾骂与嘲讽,并用尽自己之恶毒语言攻击、诅咒,鄙其于表,而局上立刻会有多数人表示支持,连说的晚一步都好像生怕不能显示自己的立场一般。其一是足球(男子),其二是房产。即使是巧合桌上有三五贵客自身也来自这两个行业,也大多会扼腕叹息,怒其不争,并急忙作自怜状:“我是没有办法啊,大环境如此,我也是混口饭吃。”
不幸的是偏偏恰巧,这两个行业可能也是中国新闻关注最多的行业,纸媒中有专项关心这两个行业的期刊杂志,各大.COM门户上也缺不得这两个行业的专题频道。你要问为什么?娱乐呗!目前在华夏大地上有什么行业比这两个行业更娱乐呢?
两千年前有个叫赛涅卡的哲学家满怀喜悦的告诉罗马人他所发现的娱乐精神之真谛——对于上帝来说,最愉快的娱乐,莫过于看一个人怎样与不幸的命运作斗争。在这个信息时代,世界很小了,自我很大,你把自己看做上帝,望着国足与房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与自己不幸的命运作斗争时,你不觉得心中充满了异样的满足吗?即使有,你也大可不必觉得这是一种变态。
足球的娱乐近来进入了高潮中,杨韦南(顺序排错了?我是故意的)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已经到了扑朔迷离的境界,这就好像一场永不剧透的肥皂剧,虽然一直是这些人在里面扑腾,但当你把他们重新排列组合时,总是能有很意想不到的情节。其实并不是看肥皂剧的你有多弱智,只是编剧实在太流氓了,根本不顾及伦理道德,也不顾及逻辑关系,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他根本不遵循你熟知的游戏规则”,好么,你不看我们足球没关系,我把我们的老大们全铐起来,你哪怕就是本着凑热闹的心态,也该来看一眼吧?你要再不看,我就放出话,要枪毙他们,你哪怕看最后一眼呢?不看就看不找了,没皮没脸到这样的境界,就亦如唱片界那个倒三角脸的高晓松——总是能站在被关注的焦点之上。
与足球近来所向披靡的娱乐境界相比,目前地产业的娱乐精神就要差了很多,很多都是老调重弹,比如说“物业税”——这三个字听的我都快有胃部反应了。我想提醒一下亲爱的专家们,全世界各语种经济学读物上还有很多新鲜的名词可以翻译,不要每年过年前再拿它出来辟邪了,会审美疲劳的。大家不妨去查查各大地产类刊物与网站几年来的资料,即使把前几年同期的各种文章放在现在的版面上,你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别扭。但为什么每到过年都要都要提“物业税”呢?
鄙人看来,其一大概也是观众感情的需要,要过年了,总有人要做做“来年买房”的空计划,物业税是这个空计划付诸幻想的保证之一(毕竟不跌不买成为了无奈之下的一种潮流)。其二大概是剧情悬念的需要,大凡抓得住人的剧集都要有个冥冥中要发生,随时要发生,但是一直不发生的大事件作为扣子,让你集集都看,欲罢不能(此理论请参考《英雄》、《越狱》或《24小时》系列)其三大概是编剧比较懒,中国地产剧情的走势已然是荒诞不羁多年了,编剧对未来把这个离奇的故事圆回来,心中也没底,所以抛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先糊弄一下,下一季?下一季还不知道是哪个倒霉蛋写呢,我只要收视率每年稳定增长8%就行了。
这些年来,地产的娱乐就好像一场中年男女感情纠葛连续剧,你可以说是历经沧桑的岁月诗歌,但总归难逃观众们的审美疲劳,想继续取得关注?必须向中国足球学习,加入新的角色,有了新的角色,才有新的组合,有了新的组合,才有新的,引人入胜的剧情嘛,大过年呢,赵本山也要出新小品来着,你要问我加谁?加个叫《物权法》的东西怎么样?他是“物业税”的爸爸来着,他还穿着破烂的衣衫在街上要饭呢,怎么那么容易就被编剧们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