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怎样度过经济危机
□专栏撰稿人 安哥
王老五这天心情不错,早上有个停车的人送了一包中华香烟给他,但王老五没舍得抽,还是抽自己的红双喜。天气冷了,保安们换上了冬装,海军蓝呢绒大衣看起来很有腔调,如果臂膀上不挂“上海保安”的字样,“卖相老好格”,但顶不住阵阵寒风。五星级酒店大堂是四季如春的25度,不过保安不可以在里面享受。
王老五是停车场的巡场员,这是个肥缺。外来停车按规定是20元/小时,但很多人会说:“我不要发票。”“10元。”这10元就是王老五的外快,除去打点保安队长和办公室主任,每个月算下来,这笔灰色收入一般会在800元—1200元之间,不在老婆家庭财政收入监控之内。偶尔给伊买瓶30ML的名牌香水,老婆会“主动”一周。
有个外国老头在王老五身边站了很久,一直仰头看着酒店大楼,嘴里叼着雪茄。五星级酒店工作练就了王老五很好的识别能力:Davidoff
NO.1,每支雪茄要150元。
“May I help
you,sir?”王老五苦练的这句英文带有伦敦北郊区的口音。
“谢谢,不用。”老外的中文很地道。
“您抽的这雪茄要100多元一支吧?”王老五搭讪。
“呵,你挺有眼光的。”老头很有兴趣地看着王老五。
“您每天抽多少啊?”
“十几支吧。”老头轻描淡写地说。
“每天要2000多元啊!”王老五几乎要叫出来,“您一直抽吗?”
“抽了40年。”
“40年!每天十几支!”王老五还是叫了出来,并且迅速地用菜市场算术得出了一个数字:“30000000!加上别的消费,您节约一下40年可以买下这个酒店了。”
“没错。我刚刚买下了这个酒店。但按照我们犹太人的哲学,钱是靠赚的,而不是靠攒的。”
不是一个王老五造成了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但每一个人都在这场危机之下变成了捂紧钱包的王老五,所以不管利率如何降,就是没人花钱,危机在持续。宝马汽车已经像大白菜一样降价吼着卖,而被鲁迅津津乐道的胶州大白菜则3分钱都没人要,商场里喊破了嗓子花样百出地促销,顾客们也只是随便看看。
王老五以为抽烟只抽红双喜,买菜跟菜贩子按每一毛钱砍价,坐公交车精确计算最经济的路线,永远只在打折时逛商场,存折上的钱只进不出……这样就可以攒出一个体面的退休生活,经济危机却很有可能让这一切成为泡影。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让美国华尔街的痛苦成为了一个山东大白菜菜农的痛苦,房地产开发商正在面对10年来最苦的一个年关,一直吼叫着“宁死不买房,憋死开发商”的老百姓慢慢发现自己捂紧的钱包并没有鼓起来,房子跌价了却似乎更买不起,失业、降薪像两把蚀骨小刀每天晚上刮着自己的梦想。
钱是靠赚的而不是靠攒的,犹太人的哲学在盛世经商所向披靡,经济危机时刻更是最好的应对之道。就像在一场恋爱争夺战中气势如虹心态光明的男人总是会在最后时刻虏得女孩子的芳心,而吭吭哧哧捏着衣角说话,偷偷摸摸跟踪女友的小男人只能落得失恋后躲在被窝里默默饮泣的下场。
《东地产》考问每一个人的2008年期末心态,我的答案是:把钱花光,心里不慌。
本专栏仅为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东地产》观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