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DNA鉴定检材的保存时间

(2020-12-25 10:42:18)
标签:

转载

分类: 业界资讯

 有关检材保存时间对DNA的影响已经有大量研究。Prinz等(1989)研究了室温保存3,6,9,12,15,18和21天从相当于200微升全血的血痕种提取获得的DNA数量和质量。实验表明DNA分子量不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在干燥条件下从玻璃上的血痕种提取获得的DNA数量没有减少,而从棉纤维血痕中提取获得相当数量DNA,但某些化学物质抑制限制酶消化DNA,被其污染的DNA不能正确进行RFLP分型。Polakova等(1989)研究了不同条件保存全血样品中提取的DNA质和量。全部血样分为8组,每组10份样品,保存条件分别为: = 1 * GB3 立即提取DNA; = 2 * GB3 保存在4℃ 24h; = 3 * GB3 保存在室温24h; = 4 * GB3 保存在4℃ 7天; = 5 * GB3 保存在-18℃ 3个月; = 6 * GB3 保存在-70℃ 6个月; = 7 * GB3 保存在-70℃ 14天,样品冻融1次; = 8 * GB3 保存在-70℃ 14天,样品被反复冻融3次。结果表明每10ml全血能提取574.5~1075µgDNA。尽管DNA提取量在组内和组间存在差异,不同保存条件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凝胶电泳分析表明,不同条件保存全血样品中都能提取到高分子量DNA。Vu等(1999)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如温度和防腐剂,保存尿对提取DNA和PCR分型影响。结果表明在有0.25%叠氨钠时,保存在4℃ 30天对尿样来说可以接受。需持续更长时间保存时,在-70℃更适当。Kinzinger等(1992)研究了尸体器官中DNA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从脑组织提取获得的高分子量DNA最多,其次为肺和肝。DNA稳定性与死亡经历时间有关。Gill等(1994)对保存60多年的俄国沙皇遗传成功地进行了STR和mtDNA分型。

    这些研究表明,时间作为一个单纯因素对DNA分型的影响不大。它和其他条件,如检材保存条件、DNA提取方法、DNA分型方法结合在一起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更多详情:上海亲子鉴定中心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