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竹:电视剧《人世间》的创作智慧

标签:
马竹马竹作品马竹评论文化 |
分类: 马竹文论作品选 |
关于《人世间》:优秀作品离不开创作者们深厚的儒释道文化修养
马竹
作为职业编剧,今年三月完整看完了58集电视连续剧《人世间》,看到后来,所有感人的情节都令人泪流满面,所以我很感谢该剧全体创作人员在疫情横行全球的现在,为我们奉献出了这样一部匡扶人心向上向善的优秀影视作品!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剧情:故事从上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现在。说的是北方省会平民区里周氏一家三代及其十多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涉及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不同时代的所有关键词。用专业的一句话总结:《人世间》讲述了我国东北一些底层百姓这几十年艰辛生活艰难向上的感人故事。
与大多数观众甚至影评人观点不太一样的是,我从这部戏里,看到了原创与编剧的创作智慧:他们深谙中国文学艺术优秀作品的根本魅力在于儒释道精神,亦即中华民族最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内核正是儒释道。
是的,我们可以多角度去回味或评判这部戏的感人魅力之所在,但我认为我们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存在于剧中的那些文化意识乃至意志。周家三个孩子周秉义周蓉周秉昆,有意无意都与儒释道紧密关联。在这里特别插一句:该剧最后两集留有扣子,即周家第四代也就是周秉昆的儿子周聪已经生有了三胞胎且与爷爷辈顺序一样,男女男。加上郑娟的出家弟弟和周蓉的前夫冯化成结局并未完全交代,因此倘若有续集,是有更感人更引人思考的情节可能的。
这部戏事关常与无常,也讲了如何才能做到仁义礼智信,更讲了一切原本应该顺其自然。剧中的瞎子和尚、耳聋的进步、遁入空门的诗人、廉洁奉公的秉义、诚实朴素的秉昆、温文尔雅的周蓉、笃信善良的郑娟、不忘初心的曲大姐等等角色,都有对无常人生的审美暗示,对现实生活的启迪。他们的每一次出现与存在,都是用来度化世间人心的,都是可以提醒我们在体谅生活艰难时不可以忘掉向善向好的根本初心!
如今的年轻人,尤其一些理工科知识分子,不太喜欢看文学艺术类作品,譬如《人世间》,如果不接触这类优秀作品的人文教化,理工直男的人文素养就会越来越差。如今一些大学文科教授包括我们有些作家诗人艺术家,也多有不肯认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精神者,所以他们陷入西方标准甚至无意识流露出在文化属性方面的极度浅薄。种种情形都在呈现出一种堕落,一种缺乏文化自信后甘于灵魂沉沦的修养不足。
所以关于《人世间》,值得我们从文学艺术与哲学思想的多个维度去做总结和评述!
前一篇:马竹:中国民间绣活的审美觉照
后一篇:马竹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