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学二年级《弟子规》教学设计、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很急!时间只有5天了!帮帮忙吧!论语教学设计
(2011-09-29 16:56:26)
标签:
陈红银情感 |
求小学二年级《弟子规》教学设计、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很急!时间只有5天了!帮帮忙吧!最佳答复:没有最佳答案参考答复:经典诵读教材――《弟子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通过课件。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弟子规》。 2、学习汉字“贵”、“洁”、“循”、“称”。 3、让学生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
激发学生对中国丰富语言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电脑一台。 2、大字卡、小字卡。 3、音箱。教学过程:
一、学生大声诵读《弟子规》。 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学生先欣赏《弟子规》。三、学习汉字“贵”、“洁”、“循”、“称”。 “找字”游戏: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
让学生找找哪儿有这个字。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弟子规》。 (一)运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弟子规》内容。 (二)学生学念《弟子规》。
1、请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先单句、再2句、再4句)。 2、学小古人。
学生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 3、接龙法。 即让学生自愿排成一排。 每人念一句。
看谁念得准、接得牢。 4、拼句法。将《弟子规》内容的每个字单独分开。 打乱顺序。 让学生看看、拼拼。 并把它念出来。
不会的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 可以看书检查。也可以向同伴请教。 五、学生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
教育故事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 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 专门教导做人做事。 洒扫应对。
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
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 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一、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易解】《弟子规》这本书。
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 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
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 “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 学到老”。
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 做人应尽的道理。
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故事】孔
子 讲 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 他最早创办私塾。 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
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
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正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其中“礼”也叫“礼法”或“礼制”。礼在古代主要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其中含有一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因素。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
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别注重礼节。在举行各种礼仪的时候。
前一篇:弟子规全文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