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自然博物馆的沿革

标签:
历史记录杂谈 |
分类: 小喇叭 |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10月4日,“让您阳光的笑一笑”,第737期小喇叭开始广播啦!今天向大家介绍大连自然博物馆的沿革。

大连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分为旧馆和新馆。旧馆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陈列面积2470平方米。馆舍为俄式建筑,建于1900年以前,原是沙俄帝国侵占大连时的市政厅。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日本侵占东北以后,由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创办的“地质调查所”。
1923年,调查所大量收集东北各地自然标本和资料后,增设了陈列室,主要展示岩矿和部分古生物标本,并注明标本的产地、藏量、开采价值和用途等,只供日本少数上层人物观赏研究。
1926年,由于展示的标本种类增多,陈列内容增加,收集标本的地域不断扩大,涵盖了东北及蒙古等地的多种资源,将陈列室改为“满蒙物质参考馆”,同年正式对外开放。
1928年,“满蒙物质参考馆”在原建筑的两翼和后部扩建2000平方米,又进一步将历年从我国东北、蒙古、西伯利亚、欧美等地搜集的岩矿标本以及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的实物标本和图文资料汇集起来,于同年11月份成立了供科学研究和观赏的“满蒙资源馆”。
1932年,在展示原有资源标本外,还增加了东北、蒙古等地的民俗陈列内容,并将馆名改为“满洲资源馆”。
1945年大连解放后,8月23日由中国长春铁路公司接管本馆,易名为“东北地方志博物馆”。中长铁路科研所委托苏联地质专家叶果洛夫担任馆长, 并对原有的陈列进行修整。
1950年11月份,中长铁路局将本馆移交给大连市人民政府文教局管理,同时将馆名改为“东北资源馆”充实调整了陈列内容,主要展览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建国后的新成就,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普及科学知识的文化阵地。
1959年,在庆祝抗战胜利14周年纪念日这天,正式定名为“大连自然博物馆”,并请当时担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馆名。
下期节目预报:家乡的故事:大连自然博物馆新馆。
前一篇:殉难同胞遗骨重新安葬
后一篇:大连自然博物馆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