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af6c7ebx9bf1ac5a7c10&690&690
我们的车队,在车窗里拍的。
http://s9/middle/5af6c7ebx9bf1d4c54bd8&690&690
村里的老人握着光林会长的手说着乡音,我一句也没有听懂。
http://s10/middle/5af6c7ebx9bf248af4559&690&690
光林会长在家里烤粑粑吃当早餐,这应该就是他怀念的家乡味吧!
http://s8/middle/5af6c7ebx9bf248af6967&690&690
光林会长、潘亮副州长、榕江县的杨副县长等聊着苗家的趣事
http://s14/middle/5af6c7ebx9bf2489f9a4d&690&690
光林会长吹起芦笙,州长也忍不住跳起了芦笙舞。
http://s2/middle/5af6c7ebx9bf2489fdc51&690&690
姑娘们随着芦笙跳起来了
http://s14/middle/5af6c7ebx9bf248af742d&690&690
苗家长桌宴
从来就向往春节假期独行的自在和自由,而这次选择了和亲人、官人出行。说亲人其实是家里的侄儿侄女几个小辈,为带谁出行,还得罪了家里的一帮小家伙。官人其实是苗学会的会长杨光林前辈,只因俺喜欢黔东南,而他曾在这里就任过州委书记,并且是从榕江县的小丹江村出去的省级干部,他是这个村的骄傲,和他同行大大有别于之前的所有行走。
大年初三车队就集中从贵阳出发,由于本人怕跟车队,总觉得跟着别人或者别人跟着都是件失去自由的事情,因此独自到了台江,李碧云副县长和她的秘书班子以及刘老县长已经在酒店等候多时,因还在假期,没有服务员的身影,只有老板和县政府的人在忙乎。平时总是害怕应酬,总是躲领导远远的,但今日不同,新年嘛总要祝福大家。光林会长说我什么都好,就是有个缺点不会公(攻)关,笑笑以示认同。
车队经红阳苗寨进入百亩大草场,站在山顶一望无际的草场风光消失已尽,进入眼帘的全是冬季苍凉的景象,而今不仅枯黄的草场遍布山野,而且风已不如其它季节吹得猛烈,连坐落于此处贵州唯一的风力发电也停止了转动。
由于台江县政府去年开辟了翁密河漂流景区,新修了一条山路,路上塌方和滑坡太过频繁,不敢下去清理路面,总怕那些滚下来的石头砸下来,只好牺牲车子了,但那个心疼别提有多难受了。谁让我开的不是越野车呢?
车翻越了雷公山进入“白道”叉口,光林会长组织车队停下来休息,并说以前就是从小丹江走路来到这边上学,每次步行都要花去差不多半天时间,经常是饿着肚子走路。有一条小溪与路平行,由于是在冬季鹅卵石已全部裸露了出来,不过溪水清澈见底。沿着小溪可以看到一个个寨子,远远听到芦笙从寨子里飘了出来,光林会长说:“听到芦笙响,脚板也发痒,芦笙一响喜洋洋,芦笙不响显苍凉”等民谚,我丢下车队就径直朝寨子奔去想看芦笙舞,来到芦笙场人流已经往外走了,只有球场上在举行篮球比赛,对此没有多少兴趣,就急忙去追赶车队。
大约三个小时小丹江村就进入了眼帘,它美丽而淳朴,坐落于雷公山脚的一块平地上,从雷公山流下来的两条江水绕村而过,并且在村头汇集,四周山头的原始森林植被茂密,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没有工业企业,空气的纯净度绝对一流,除了学校是现代砖木结构的房子以外,其它都是木楼。
村民已穿好盛装站在寨门口,芦笙、飞歌开始响起迎接尊贵的客人,牛角杯里装满了酒,桌上放满了白肉,那是我最喜欢吃的,别看它是用白水加盐煮成,那味道胜似海鲜般的甜美。光林会长一路喝酒一路吃肉一路和村民握手一路挥手打招呼,那份亲切那份热情那份激动溢满了他的面容,小孩、老人围着他用苗语交流着,我们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家乡情怀。
来到光林会长的老宅子,这是栋古老的木楼人家,据说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不仅外在建筑保存完好,而且窗子、门上的雕花依旧,牌匾除了墨迹已逝,但字迹清晰可辨,庆幸文革命的风没有吹进这偏远的苗乡。堂屋里的神龛依然供奉着他们的老祖宗,光林会长的相片也放大了在家族的相框里,他可以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了。
光林会长家里杀了两头猪,晚餐是家族的成员和客人们喝酒、唱歌。同行的小孩由于不懂农村生活,总是叫:“老板!老板!”之后又总是抱怨说:“怎么连一个服务员都没有?”哭笑不得的对他们说:“你以为是在城市的酒店吃饭呀?”饭后年轻人都上芦笙场跳芦笙去了,年纪大一点的继续聊天喝酒,叙述着城市、农村的生活,大家都是墙里墙外的认识,城市人觉得农村好,生活没有压力;农村人认为城市好,容易找钱。这各自的苦衷我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感受深切。
第二天接近中午时,黔东南州的潘亮副州长就赶到小丹江,光林会长走村串寨拜访乡亲们去了,他只好自行在村里走走欣赏着小丹江的美丽,他是位朴实的苗族领导,见到乡亲们总是笑容满面的与之亲切交谈。
午饭之后芦笙场上聚集了许多穿着苗族盛装的村民,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车江的侗族也着了盛装来到场上。看到有许多拿着专业摄像机的陌生面孔,估计是经过村子时停留下来的游客。
下午是民俗文化演出,他们的演出虽然比不上专业水平表演,但民俗味特浓,这里的高排芦笙高亢悠扬,苗族飞歌真的有飞向云天外的感觉,还有那些年轻姑娘小伙们优美的芦笙舞姿,以及响彻海内外的车江侗族琵琶歌,尤其是村里孩们模仿的时装秀,虽然着装有点不伦不类,但她们的乐感和自悟能力,你不得不相信山里真能飞出金凤凰。
晚上是苗家长桌宴,前年清明节和光林会长来时感受过它的魅力。由于春节外出打工的都回家了,此次规模是上次的两倍,从村头到村尾大约一公里摆了双排的长桌。一到晚上每家每户都抬着桌椅板凳来到街上,并拿出自家的饭菜和酒水,带着亲戚朋友。当然不认识也可以坐下和他们一起吃饭喝酒,来到都是客苗家人以热情好客著称。我不像上次那样端着碗从村头吃到村尾,而是找了一户人家坐下乖乖的至始至终。
喝至半醉时突然听到芦笙响起,见芦笙队带着一群人走来,每桌的人都站起拿着酒杯夹着肉等待,以为是另一种敬酒方式,原来不是这样,而是车江侗族的客人要走了,每家每户都在奉上他们的礼节。芦笙队送客直至公路边,不停的挽留客人,不停的追赶客人敬酒,不停的唱歌,客人已经上车了还拦着唱个不停,这帮侗族人后来也激动得唱了起来,有趣的是村里人唱的是苗歌,客人唱的是侗歌,相互都听不懂,但那份真心和热诚全在他们悠扬的歌声里。
客人以各种方式散尽,长桌上依然还有喝酒聊天的身影,相互唱着苗族歌谣,芦笙场上依然是年轻人的身姿在那里狂舞,我想今晚对于小丹江来说是个狂欢夜,他们一定会通宵达旦寻找乐趣,而我就无缘这样的夜晚了。
光林会长还要继续呆在小丹江,由于行程有变只好依依不舍的告别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