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袁崇焕祠、墓

(2022-03-25 15:38:36)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袁崇焕祠、墓作者:九门胡同

袁祠在广渠门外一个小区里面,不是很容易找到。[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转载]袁崇焕祠、墓
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联名上书毛泽东,呼吁保护袁墓,及毛泽东的亲自批示。
[转载]袁崇焕祠、墓
左边较小的圆墓据说埋葬着冒死盗取袁崇焕头颅的佘姓义士,也就是为袁崇焕守墓372年的佘姓家族的先人。[转载]袁崇焕祠、墓

佘幼芝老太太是最后一代守墓人了,一直遵守祖训300多年,要不是被电视台报道,一直默默无闻。直道守墓的事由政府接管了,老太太才搬走。这里还给老太太留了一间休息室。现在老太太年纪大了,也不是常来。

一个祖训可以让后人十七代守墓380多年,这种精神在现在和今后的中国恐怕成为恐龙了吧。
[转载]袁崇焕祠、墓

    

  1630年,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处以极刑,北京百姓误认为袁通敌,恨之入骨,明末史家张岱津津乐道地记下了这个血腥的场面“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到了夜里,袁崇焕的头颅在刑场,他的佘姓部下趁夜盗取了头颅,就埋在现在东花市斜街52号院内,还交代子孙,不必再回岭南原籍了,世世代代就在这里陪伴。70多岁的老太太佘幼芝自称从1630年至今,佘家已经守了380年的墓,历经了十七代。

    1952年2月,北京市规划局准备迁移城内所有墓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照此规定,袁督师庙和墓均在迁移之列。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联名上书毛泽东,呼吁保护袁墓,后经毛泽东亲自批示由北京市长彭真执行予以修葺和保护。

  文革期间,袁崇焕祠墓受到很大的破坏,不但石碑被推倒,因为传说袁崇焕的头颅是黄金打造的,袁墓还被刨开来,结果挖了一丈多深,没有找到黄金头,也没有人敢看到底有无尸骨。

  1992年,政府重建了袁崇焕墓,2002年初,北京市政府又决定重修袁崇焕祠。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