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追爱记》启示,职场攻略追爱未见行
(2015-12-04 09:30:00)
观众都是挑剔的,看《杜拉拉追婚记》前,我是有过担心,毕竟是电脑时代的小说,虽然也没几年,但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会不会过时?事实上,电影开场没多久,这种顾虑就打消了。衡量一部改编作品是否成功,在我心里是有几条标准,第一条就是是否有时代感的内容,能否让观众有代入。
《杜拉拉追婚记》大体上是通过两件事拉近观众距离,让当下的年轻观众觉得电影里的事情能跟自己生活工作对应上。第一件事,杜拉拉的年龄设定是80后,虽然电影中她33岁,但却因为非常有冲劲的90后沙当当,感到自己“老了”,90后要上位,这是跟影院主流观众,新一代白领,有关的话题。第二件事,当上司安排了解谈判对手是什么样的人时?沙当当掏出手机通过有谈判人朋友圈的朋友去了解,这不是就是眼下年轻人干的事情嘛。
改编人物是否立得住,也特别关键。杜拉拉也算热门IP,从小说问世到现在,7、8年间,姚晨演过话剧,徐静蕾黄拍过电影,还有三版电视剧(网剧)。徐静蕾5年前的电影是改编自《杜拉拉升职记》,12月4日上映的《杜拉拉追婚记》取材于杜拉拉2,讲述的是已经步入职场上升期杜拉拉,从中层开始向高层进阶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将大龄要结婚的问题。
相对于徐静蕾版的成熟大方、王珞丹版的真实执着、谢楠版的率真萌Q、焦俊艳清新哀怨,林依晨这一版杜拉拉则演出一种焦虑感,有过工作经历、懂得职场规则、奔着往上走一步的三十几岁中层女性管理者,在职场中并不是太讨人喜欢的,对恋人产生不信任,对新生活还有较高的追求,林依晨找到那种矛盾的感觉,而且较小的身体爆发出不服输的气息,把职场上的拼搏倔强演绎得比较到位。
还有一点,是否有打动你的情节。必须诚实的回答,有。电影中当杜拉拉和王伟因结婚问题闹不愉快时候,有一场陈丰跟杜拉拉吃饭的戏,却遭遇王伟,具体情节就不剧透了。杜拉拉按下王伟电话不接,跟陈丰谈笑风生那一幕,很有戏剧性,也把人性游移多变一面展现。影片在男女情感问题上做了多层次探讨,用职场上打拼的进击手段,在追求路上是否一样有效?当不顾一切全情投入赢得爱情时,为何会迷茫?会追问自己这份爱情是否是内心所需?还是只是用来证明自己行?
《杜拉拉追婚记》在剧本上并没有铺摊子,要全方位展示职场生活,而是做了线索梳理,把戏都放在杜拉拉一个小团队上,又搭建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关系,矛盾焦点更集中,戏味更浓,而且影片完成度很高。另外有个有趣的现象,不管在职场上如何成功,我们主人公最后转行都是比较文艺的方向,500强的高级白领也会抢我们自媒体的饭碗。“杜拉拉”小说畅销,是因为很多都市白领在杜拉拉身上找到自己影子——出身平凡,受过良好教育,靠个人奋斗在也有杜拉拉那样的职场成功。电影《杜拉拉追婚记》也特别适合在工作上有所积累,面临着工作和婚姻平衡的年轻白领看,是一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