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一档大卖的《心花路放》是宁浩把西方公路喜剧类型片本土化的包装的产物,那么10月10日上映的《3D食人虫》则是把好莱坞怪兽片类型元素的标准化中国复制。重口味画面、比基尼美女诱惑和怪兽来袭,此类好莱坞惊悚灾难片中常见的元素,在影片中一一呈现,可以说,《3D食人虫》是国产制作中最接近好莱坞同类影片一次大胆尝试,同时这部电影也是一块试金石,回答了看电影之前的两个疑问,一方面它挑战了国内电影特效公司技术能力,到底能不能制作出一条真正骇人的怪兽?另一方面也挑战了中国的电检尺度,到底好莱坞B级片中哪些元素可以出现在中国影院的银幕上?
随着新技术的进来,电影的生产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去探班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你会发现导演工作的环境很像一个机房,十多台电脑同时在工作,即时拍摄画面和所能呈现的后期变化都在电脑上屏幕上。徐克是中国代表性的3D和特效技术应用的导演,在《狄仁杰神都龙王》一片中给观众做出一条身躯庞大的水怪,让影迷颇为欣喜。除了徐克,电影人刘晓光也对特效技术的也做着探索和实践,他监制的魔幻大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几乎都是棚内拍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画面是后期特效完成。《3D食人虫》也同样是刘晓光监制,这部电影最大看点是后三分之一出现的怪兽。影片中的怪兽因科学家实验失败导致虫子母体发生变异而生,有一个有意思的设定,母虫产下的小虫不断攻击人类,在吸人类的血和蛋白后,又供食给母体,母虫身体膨胀变异又极具攻击性。影片最后打怪兽的情节,让人觉得还是很刺激。
以中国目前的电影工业水平和该片并不多的投资,有这条变异的大虫怪兽在,电影其他缺点和不足对于我来说,可以忽略。怪兽片的拍摄对电影技术要求非常高,对应的应该是大投资大制作,在没有出现大型怪兽类型片之前,《3D食人虫》团队花费工时“磨”出来一条怪兽的探索实践也值得肯定,中小制作打了前站,说明怪兽我们也能做,其他方面我们可以继续提高,让中国怪兽大片早日到来给出希望。
中国影市的繁荣驱动电影类型细分化,这两年不断有突破尺度的类型片试水,比如《金刚王:死亡救赎》中动作暴力,比如《女生宿舍》青春女色,乃至《心花路放》中的车震,在有分级制度的国家,这些电影可能不允许未儿童观众观看。同样,《3D食人虫》中有虫子蚕食比基尼女郎、怪兽吞人的重口味画面,显然也不适合青少年观众观看。重口味趋于B级制作的电影已经出现在大银幕上,呼唤我们国家的分级制度应该尽早出台的迫切性,一方面让类型制作知道尺度在哪,另一方面也上喜好此类影片的观众看得尽兴,更重要是保护青少年观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