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苇鳽

(2011-08-01 21:51:52)
标签:

杂谈

分类: 鸟类生态摄影

  黄苇鳽是湿地鸟儿,春季它在芦苇地生存繁衍,伴随不停鸣叫的大苇莺,还有专给大苇莺偷下蛋的大杜鹃们,还有湿地的那几只飞来飞去的翠鸟儿一起生存,平安相处。

 黄苇鳽从不张扬,它可蹑手蹑脚从芦苇地的一头走到另外一端,从浮萍水草走上苇杆,用那双黄爪牢牢地抓紧,目不转盯居高临下的观察“敌情”。

以前,我常带上吃喝,冒着炎热在苇地里隐蔽,观察,我被黄苇鳽觅食的专注打动。其实黄苇鳽尽管做鸟儿低调,也还是招惹过不少祸害上身。

 要出“大片”的人,专追求拍“精彩”的哺喂片儿,他们就相中了黄苇鳽的窝巢。

 那一窝五六个毛茸可爱的金黄色小精灵,逆光下“金光四射”,亲鸟勤奋的哺喂,一次次给嗷嗷待哺的雏鸟投喂,于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拍“大片”的机会来了。

 一番精心修剪:一片芦苇叶子不见了,小鸟和窝巢暴露,阳光下它们显得无奈和可怜,鸟儿妈妈觅食归来,要按照“安排”:双脚抓住光杆喂食,嗯,画面已全无遮挡,一片嘁哩喀喳声中,画面哺喂效果突出的“大片”首先问世,接下来,导演改变环境布局,于是有的苇杆又被拿下,再接下来是俯拍:就是追求那种小鸟张大嘴“嗷嗷待哺”的那种效果,再再接下来,还有“逆光型”,“夕阳西下”型等多种复杂的构思,,,,,这里,也就不逐一回忆列举了。

 天黑了,人走了,冷风嗖嗖,无处御寒,天敌入侵。制作人为此废寝忘食,其他早已全然不顾。

  某天,“大片”终于获奖了,,,,,而且,诸位评委一致举牌:给大奖!

 一段不堪回首的初级阶段的鸟类拍摄故事,说明什么,演示什么?现在的我们的电影,电视剧,摄影,绘画或其他文艺作品是否也还有哗众取宠和急功近利之嫌呢?制作者当自省,观赏者应反思。

  其实,鸟类摄影不能做干涉鸟儿生存的活计儿,鸟儿的存在本有很多可拍之处,为什么非要追求拍那些孵化窝巢片儿呢?一句话:“猎奇,哗众,迎合大众赏奇心理”,可谓“哗众才能取宠”。

 黄苇鳽的觅食的姿态就很精彩。你见它怒目双睁,警惕,慎微,势在必得的靠近目标的捕鱼架势。精气神凝聚于一体,其捕鱼成功率多在百分之八十之多呢。

 我拍到几张不成熟的黄苇鳽出击的瞬间自我欣赏,我被那专注的觅食神态严重打动了,以至于后来多次隐蔽在芦苇中,专拍那种势不可挡的动势,戏称“湿地的恶虎捕食”。                                        

                                                (个人拍摄感受,不针对任何人)

 

黄苇鳽

黄苇鳽

黄苇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