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和他倾心关注的濒危鸟类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随感随拍 |
“小家伙居然直冲着我的镜头跑,在两三米远的距离拍下这组珍贵的片子。”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首先陈林发现了这8只勺嘴鹬,并将它们拍摄下来,这次记录成果让陈林很兴奋。
陈林说,勺嘴鹬是世界极度濒危的鸟种,现在正是勺嘴鹬过境的时候,他们是有意识地去找这种小东西的。会员们去了闽江河口湿地几次,在整理拍回来的照片时,在一群三趾鹬中发现了一只勺嘴鹬。他们知道“勺子”来了,没想到昨日再探闽江河口时,居然发现了8只。
陈林称,这小家伙只有麻雀般大小,除了一个像勺子一样扁扁的嘴巴之外,跟三趾鹬长得很像。要在一大群三趾鹬里找到混群的勺嘴鹬太难了,能清晰地记录下它们的影像更是不易。 ”。
在中国内地,该鸟数目过十的10年或20年里没有记录过。2005年4月初在香港米埔录得历史新高的13只,也是唯一的双位数记录。除繁殖地及度冬地外,迁徙时只有在韩国有超过10只的记录。我省从2004年才开始有记录,但发现的数量最多两只。这一次8只的出现,可能与当地食物资源丰富有一定关系。
最近一次由国际鸟盟对其重要繁殖地──俄罗斯的楚科奇半岛的调查显示,现时全球仅余下少于100对。对比起1970年,仍有近2000到2800对,2000年数目下降至1000对,2005年仅余下少于400对,每年的个体数目均急速减少。如整体情况没有改善,勺嘴鹬将可能在未来数年踏上灭绝之路。研究认为它们数目急降的主因包括繁育生境及迁飞过程时中转站的破坏。其中位于南韩重要的一站──新万锦(saemangeum)──正面临近40000公顷的大型填海计划所破坏。而每年亦有为数不少的勺嘴鹬在中转站当地被捕猎。此外,全球暖化导致它们特有的繁殖地──冻土层的减少也影响了它们可繁殖后代的机会。
现时其中转站当中受保护的地区包括中国的如东小洋口,盐城、香港的米埔湿地及位于印度的卡利米尔角和奇尔瓦湖。一队专家研究团队在缅甸的其中两个海岸找到至少84头勺嘴鹬,表示当地是其重要的度冬区。国际鸟盟除密切注视该两片湿地外,并希望研究出勺嘴鹬过冬中转站的所有地点,以保护这种鸟类。
关于:“勺子”的描写:勺嘴鹬(学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又名琵嘴鹬或匙嘴鹬,是一种小型的涉禽,仅在极少数的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并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在2007年的一次由国际鸟盟进行的统计中,勺嘴鹬的数目可能少于100对,IUCN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提升到极危,是今年内8种被提升到极危程度的鸟类的其中一种。
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欧及亚洲;冬季至缅甸、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迷鸟至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为罕见的冬候鸟及过境鸟。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沿海、台湾、新疆西部及西藏南部。一些鸟在福建及广东沿海越冬。
习性:喜沙滩,取食时嘴几乎垂直向下,以一种极具特色的两边"吸尘"的方式动作。
陈林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光顾闽江湿地的濒危勺嘴鹬,他多次冒着危险下到湿地的海滩地带观察拍摄它们,几年来,他从07年9月开始自费拍摄勺嘴鹬这一珍惜物种,从未接受任何组织任何人的赞助,至今共计到过闽江口235次,拍摄照片几十万张,准确记录了这一珍惜物种在闽江口越冬的全过程.四年来它们到达时间,离开时间,羽色变化,食物情况都做了详细记录。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它们在闽江口休养生息的第一手材料.照片多次在国内外各类专业书籍使用。陈林,网名军长,1962年生,福建福州人,经营IT行业。从小军营里长大,上过大学,获过省、市科技进步奖。打了10年的高尔夫,玩了几年越野,2007年2月开始接触鸟类摄影,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军长,这就是陈林。
勺嘴鹬
勺嘴鹬
黑嘴端凤头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