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鸟片》

标签:
杂谈 |
分类: 鸟类生态摄影 |
今年的新鸟片:
1-抓住老鼠悬飞的红隼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冬候鸟见于东南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繁殖于天山、呼伦池及东北各省。冬季南迁至长江流域及东南部沿海省份,台湾及云南南部。繁殖是并不罕见,其余时间罕见。习性:性隐蔽,喜高芦苇。有时被发现时就地凝神不动,嘴垂直上指。有时被赶起见其在芦苇上低低飞过。
俗名:鸡(九母)鹤?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南迁越冬至非洲、印度、东南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及西北的天山地区。迁徙时常见于中国大部地区。越冬在西藏南部、云南及中国北纬32°以南的大多数地区。
习性:栖于沼泽地带及稻田,通常隐蔽在高大的芦苇草丛中,被赶时跳出并作"锯齿形"飞行,边发出警叫声。空中炫耀为向上攀升并俯冲,外侧尾羽伸出,颤动有声。
俗名:普通沙鸟? 扇尾鹬 水[扎鸟] 田鹬 小沙锥
分布范围:欧洲至中国北方;越冬至印度及非洲。
分布状况:罕见且数量仍在下降。季候鸟。繁殖于中国北方,越冬至长江以南地区及台湾。20世纪60年代曾定期地至香港米埔越冬,现极少有记录。
习性:栖于沼泽地区、池塘、湖泊、河流沿岸及河口。性惧人。冬季有时结小群活动。
俗名:锅鹳 哈日-乌日比 黑巨鹳 黑巨鸡 黑老鹳 乌鹳
分布范围:俄罗斯东部及西伯利亚,西藏高原东部边缘,中国中部、东北及华东。
分布状况:常见,尤其在北方,高可至海拔2000米。繁殖于中国北部、中部及西南,越冬南迁包括中国东南部,迷鸟至台湾。
习性:不如寒鸦喜群栖。营巢于开阔地、树洞、岩崖或建筑物上。常在放牧的家养动物间取食
7-赤麻鸭
分布范围:东南欧及亚洲中部,越冬于印度和中国南方。
分布状况:耐寒,广泛繁殖于中国东北和西北,及至青藏高原海拔4600米, 迁至中国中部和南部越冬。
习性:筑巢于近溪流、湖泊的洞穴。多见于内地湖泊及河流。极少到沿海。
俗名:渎凫 红雁 黄凫 黄鸭 喇嘛鸭
分布范围:为留鸟,见于东北亚及中国,迁徙至日本、中国南方、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河北,在山东及江西山区也有记录(越冬在华南、东南、台湾及海南岛)。有争议的亚种leucopterus繁殖于青海东部、甘肃、宁夏、陕西秦岭、四川北部及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越冬于云南南部。一般性常见鸟。
习性:夏季栖于亚高山森林、灌木丛及林间空地,冬季栖于低地落叶矮树丛及耕地。常立于突出的栖处,尾颤动不停。
俗名:北红尾鸲 穿马褂 大红燕 红尾溜 花红燕儿 灰顶茶鸲 火燕 郎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