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天象可更
(2014-10-13 08:55:05)
标签:
天象荧惑守心百姓君主读书笔记 |
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宋景公看到不利于自己的天象后很担忧,别人劝他可以把这种天象移到宰相、移到百姓、移到农业收成上,他都不同意。这种真诚竟使天象有所变更。原文如下:
“荧惑”就是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称其为荧惑。又名赤星、罚星、执法。又视火星在东方叫悬息,在西方为天理,在南方为火星。火之精,赤帝之子,方伯之象,主岁成败,司宗妖孽。主天子之礼,主大鸿胪,主死伤,主忧患。火星无论出现在东方或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和死亡的代表。总之,在古人眼里,火星近于妖星,司天下人臣之过,主旱灾、饥疫、死丧、妖孽等。
“心”,是天蝎座中的红色一等亮星,即心宿二。由于它红光似火,故称其为大火。《诗经·豳凤》里说的“七月流火”,就是说它。夏历五月间心宿二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向下行,故称“流火”,此时署热开始减退,至其坠落,天气变凉。心宿共有三颗星,代表皇帝和皇子、皇室中的重要成员。因火星总是在黄道附近移动,留守在天蝎座是罕见的天象,所以被认为不祥,象征皇帝驾崩、丞相下台。不祥的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争“红”斗艳,就叫荧惑守心。
“分野”,指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人依据星纪、玄枵、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尾、鹑火、寿星、大火、析木等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上的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古时占星术认为,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
这样一解释,这段话的内容就明白了。我们姑且不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亦或是一种巧合。只说宋景公对丞相、对百姓、对年岁收成的态度,就可知宋景公是一位爱臣下、爱百姓的好君主。视丞相为股肱,体现了君臣一体,而不是君重臣轻。特别是“吾谁为君”,更是说明了君与民、帝王与百姓的相互关系。民为邦本,没有百姓,你给谁当帝王!这与那些只知花天酒地、只为自己着想,视臣下为奴才、视百姓如草芥的昏君是截然不同的。这种情感,当然也理所应当地感天动地。
事有类似,《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故事:贞观二年六月,长安地区出现蝗虫。“辛卯(十六日),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李世民视察,要吃蝗虫,身边人怕吃出毛病来劝阻,他说我为百姓承受灾难,为什么要躲避疾病。作为一位有爱民之心的有为之主,这么做说得过去。凑巧的是,蝗虫竞没有成灾,因而成为奇事,留下一段千古佳话。所以,《资治通鉴》才把此事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