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于佩常
于佩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3
  • 关注人气:1,0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说“群英会”——《三国》中一场盛大的酒宴

(2012-04-01 09:58:38)
标签:

三国

曹操

周瑜

诸葛亮

蒋干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群英会蒋干中计》,以极其简练的文字,出神入化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群英会这场盛大的酒宴。细细品读,恰如观赏一场多幕大戏,尤其是周瑜和蒋干这两位主角,跃然纸上,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很自然地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场大戏的起因是,赤壁之战初始阶段,曹操与周瑜三江口一战,周瑜虽胜,却因兵力相差悬殊,所以仍然十分谨慎,连夜暗窥曹营,发现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二人,“深得水军之妙”,成了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于是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恰在此时,曹营中幕僚蒋干自荐要赴东吴劝降周瑜。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施反间计,于是亲自导自演了一场盛大酒宴——群英会。

序幕,是这样拉开的。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蒋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诸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这里的一个“笑”字,充分透露出周瑜的大器、胆识和智谋,写出了周瑜作为这场戏的导演,已经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第一幕,是斗势。周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形单影孤,昂然而来。二人一出场,周瑜就摆出这么大的阵式,是要先声夺人,逼蒋干就范。然而,看似周瑜势大,蒋干势单,实际在心理和气势上,双方并无输赢。透过这里的一个“昂”字,可以看到一个活脱脱的蒋干的底气、才干和信心。周瑜虽有数百从者,身后却只有四五万兵;蒋干只携一小童,代表的却是号称八十万的得胜之军。此时的周瑜很坦然,是自认为其反间计必定成功;此时的蒋干亦轻松,是他心里装着的还是临行时向曹操的表态:“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因为如此,蒋干才能在两军对阵当中,视大军如无物,飘然而至;周愉则不得不视说客为上宾,夸张地亮出家底。

 

  第二幕,是斗嘴。二人一见面,蒋干先开口:“公瑾(周瑜字公瑾)别来无恙。”周瑜的回话,却让蒋干愕然:“子翼(蒋干字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做说客耶?”接着,这个精通音乐的“顾曲周郎”又说了一个典故来烘托自己的才华:“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絃歌而知雅意。”师旷是春秋时著名的乐师,为晋大夫,博学多才,尤精音乐,亦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传说他开始学乐,三年不成,自思原因是"心之不专、视之不一",于是用艾草熏瞎了双眼,使心静下来,终于学而有成,听了歌声就可以知到是谁在什么情境之下写的。蒋干当然否认自己的目的,说此行只是来叙叙旧情。周瑜却一步紧似一步,步步紧逼。当即解佩剑给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此言一出,蒋干惊愕,再也不敢多言。这一幕,蒋干是输了。周瑜的一番话,先入为主,使蒋干无言以对,开口不得。何况还有那猛将太史慈拿着周瑜的利剑作监酒,使得酒宴上的气氛暗中生出了火药味。“惊愕”二字,正是蒋干一下子矮了下来的转折点。

第三幕,是斗酒。酒宴开始,东吴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就列于两旁而坐。席间,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周瑜说:“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于是,觥筹交错,饮至半酣.周瑜又领蒋干出帐观军容、看粮草,复携蒋干入帐重饮,指众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天晚,周瑜又自起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歌罢,满座欢笑。命名为“群英会”,标志着酒宴进入了高潮。周瑜把自己的风流倜傥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蒋干折腾得面如土色。直至深夜,到蒋干说“不胜酒力矣”方撤席。这一幕的描写,无一字说菜肴,无一语评酒香,只用了“得胜之乐、轮换行酒、觥筹交错、满座欢笑”四个词,就已经使这场酒宴的气氛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面前。酒宴上两个各揣心腹事的人,实际上是周瑜耍了蒋干.最后,看似周瑜醉了,实是蒋干醉了。周瑜之醉,是没醉之中的假醉装醉佯醉;蒋干之醒,却是清醒中的如痴如呆如傻。

第四幕,是斗醉。酒后,周瑜佯作大醉,要与蒋干抵足而眠。于是,和衣卧倒,呕吐狼藉,又鼻息如雷,含糊醉语。此时,蒋干要做的事情一筹未展,怎能不忧心忡忡,又如何睡得着。鼓打二更的时候,起视残灯尚明,蒋干在一堆文书中翻出了张允、蔡瑁暗通周瑜的书信。就是这一封东吴制作的假书信,再加上周瑜醒后看到蒋干与己同寝时假装的懊悔,终于使得蒋干中计。这一幕中,周瑜装醉,装得活灵活现,醉态、醉语、醉歌、醉后呕吐,样样都不缺;蒋干清醒,却是受制于人,实晕、实蒙、实傻、实是糊涂,实在不自知。周瑜假醉,醉态可掬,意在以醉诱蒋干入圈套;蒋干未醉,却憨态可笑,被人牵着鼻子走还自以为得计.

戏演完了,尚有余音。妙就妙在结局和效果是通过戏外之人诸葛亮口中说出的。周瑜料想此计瞒不过诸葛亮,就让鲁肃去探听。未等鲁肃说明,诸葛亮就贺喜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醒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毛介、于禁为水军都督,在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一番话,吓得鲁肃失色。诸葛亮和鲁肃,恰恰似周瑜和蒋干的不曾上前台的B角。此二人在群英会期间的活动,正是这场大戏的副本。


《三国演义》书中,还有几个精彩的酒局。群英会之前周瑜借刘备劳军时想在席间杀他,这之后鲁肃请关羽来江东也要在酒桌上动手,还有青梅煮酒论英雄、张飞劝酒逼曹豹、曹操请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等等。场面虽没有群英会大,却也都值得阅读欣赏。


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场不是战场,有时却不亚于战场,是不动刀兵、没有硝烟的战场。


群英会这场酒宴,虽然已过去近两千年,但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