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

(2010-07-16 08:25:56)
标签:

行善

修身

自律

品德

杂谈

  

   

 

 《最后的晚餐》这幅传世名画,是达·芬奇费时7年才完成的。画中的耶稣和12个门徒的形象均来自现实中的人,分别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表现出来,每个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维妙维肖。

  开始时,达·芬奇曾仔细观察过无数的年轻人,想寻找一种神圣的、能表现耶稣品格的面孔。费力搜寻了几个星期之后,一个19岁的青年被选定为耶稣画像的模特,历时6个月,才创作出这幅画中的主角。

  在以后长达6年的时间内,达·芬奇逐个找到了适合11位门徒的模特并完成了画像。最后,达·芬奇要寻找一张贪婪、奸诈、伪善、冷酷无情的面孔,一张能表现出卖朋友的特征的面孔,做为犹大的摸特。费尽周折,终于在罗马选中了一个因谋杀罪而被判死刑的人。这个人肮脏蓬乱的长发懒散地遮在脸上,阴郁的面孔透着一股邪恶、堕落的神情,这正是那个能表现出犹大特征的人。

经过罗马国王的特许,这个死刑犯被押到米兰,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坐在达·芬奇面前。几个月后,达·芬奇终于画完了最后一笔。他对卫兵说:“我画完了,你可以把他带走了。”就在这时,死刑犯突然摆脱了卫兵的控制,哭着喊道:“你看看我,你认不出我是谁吗?”达·芬奇仔细端详这个死刑犯后,说:“这之前,我从未见过你。”

听了这话,这个死刑犯抬头仰望天空叹道:“上帝,我真有那么堕落吗?”然后他又转向达·芬奇说:“你再看看我,我就是7年前给你做耶稣画像模特的那个人啊。”


 

世上的事竟有这般巧合,简直令人难以相信。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是耶稣还是犹大,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关乎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所作所为迟早会写在自己的脸上,这是由于相由心生 相由心转;人有善愿,天必从之,而“一为不善,则众美皆亡”(引自《三国志`吴主五子传》)。


 

画家的笔能力透纸背,是因为画家的眼睛能入木三分,能看透人心,能直看到人的骨子里。有些相面的人之所以说得准,是因为他善于观察,把无数个面孔综合起来分析,就能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进而透过面相看到本质。孟子当年就说过这样的话:“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音mào,指眼睛昏花)焉。”(《孟子·离娄上》)



一个人失去了理智和平常心,情绪难以自控的时候,不论他过去的容貌多么端庄,都会在这一瞬间变得丑陋不堪、可憎可惧。如若不信,你在发怒的时候照照镜子,就会完全明白了。好端端的一个人忽然地面目全非,这怎么能不让人可叹可悲而又惜哉痛哉。

我们不妨具体描绘一番:


当一个人贪心流露的时候,他会目光呆滞、眉头紧锁,面色潮红、似羞非羞,声音发抖、口欲吞象;当一个人嫉妒心强烈的时候,他会二目发直、瞳孔放大,脸色发青、嘴唇发白,发声上扬、听力下降;当一个人伪善虚假的时候,他会双目微合、频频眨眼,嘴角上翘、面色苍白,喉咙发颤、脸皮松懈;当一个人愤恨发怒的时候,他会目露凶光、眉梢上扬,面皮充血、脸红脖紫,声如狮吼、气短且虚。

 

同样的面相,你再来仔细观察,可以说,一个人只有菩萨心肠,才有慈眉善目;一个人只有心地善良,才可和蔼可亲;一个人只有与人为善,才会可爱可敬;一个人只有博学多闻,才具长者之风;一个人只有宠辱不惊,才能不形于色;一个人只要诚实坚定,自然大义凛然;一个人如若无悔无愧,必定泰然自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