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友石民兄关于洮河石(砚)的一些见解:
洮砚石品对发墨的影响
金线
实际为石皮剖面。许多金线处砚石结合不紧密,似裂渗水。所以我一般是沿金线将石一分为二。如结合紧密可不动,也是一种石品,不影响发墨。
玉瑕,一种类似他种砚石中石英线的石品,白色,微透明至半透明,外观似白玉,故名,故也名冰雪石。一般较硬,故也有称硬筋、玉筋、白筋。玉瑕多于青岭山南洮石三大坑口——喇嘛崖、水泉湾、纳儿中均常见,犹以水泉石中多见。为保留大块石料,如玉瑕不落在砚堂处,可以保留。一些玉瑕与砚石硬度相仿佛,于研磨使用影响不大,可以保留。有的玉瑕无根无脉,似歙之眉纹生于砚石间;有些玉瑕成片状,似隔层。
游丝纹,很细,有白、黄、墨等多种颜色,分布于砚石之中。一般与砚石硬度相若或稍软,不影响研磨与使用。有的较硬,因极细,一般于研墨影响不大。越是出产优质洮石坑品越易出现游丝纹,该石口亦为洮石岭南三大坑口常见石品,在《郝氏洮河砚石等级分志表》中更将游丝纹归为喇嘛崖洮河石典型石品之一。
纹路 即水纹、云纹等石纹,洮砚以纹路优美而著称,有“绿漪石”之赞称。纹路一般只是砚石色相深浅不同,于发墨一般无任何影响。然有些深色纹路,虽美,但伴有其它物质,犹以细砂质化为常见,硬或稍硬于砚石,较砚石粗或稍粗,于研磨有影响,影响程度视具体情况而定。最甚者,当属纹路状石筋,坚粗易滑,似硬玉瑕般,于研磨发墨有较大影响。
湔墨 对发墨无影响。湔墨石品存在于各个坑口洮石,有的较小,细米粒状甚至芝麻大小。在喇嘛崖上面,其实原来与喇嘛崖一体的山崖上,出湔墨石,湔墨成片较多较大,且往往与铜钉共生,敲之多金声,与老坑石相比不够润结,但发墨经常会有较好表现。
铜钉 虽公认为老坑标志,但对发墨有影响。其实只是于老坑多见,水泉石中也会出现,湔墨石中多见,于其它坑口则少见。其实铜钉对发墨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在制砚时,一般都不会将其设计在受墨处。
一肚草堂兄相应的一些见解:
金线
实际为黄膘剖面。许多金线处砚石结合不紧密,似裂渗水。所以我一般是沿金线将石一分为二。如结合紧密可不动,也是一种石品,不影响发墨。有膘好,但位置不对就不好了圖片上這金線接合緊密,沒有裂痕.

圖片上這金線接合不夠緊密,有嚴裂痕, 可從照片上的浸出的水痕反映出來, 遇到大力衝擊會開裂.
玉瑕,较硬,同金线类似,是砚石分层处,但我认为不能称之为膘了,其剖面形成玉瑕,另一些玉瑕实为硬筋。玉瑕处一般结合较紧,不会分开,但由于其硬度高,影响发墨。为保留大块石料,如玉瑕不落在砚堂处,可以保留。圖片上這玉瑕較硬,
應對發墨有影響.
圖片上這玉瑕較軟,用刀試刻硬度與其他綠色部份相同, 應對發墨沒有大影響, 試墨亦沒發覺有問題.
圖片上這玉瑕較軟,用刀試刻硬度與其他綠色部份相同, 應對發墨沒有大影響, 試墨亦沒發覺有問題.
此玉瑕猶如白玉, 美麗可人
银线,为好听这么叫,就是较软的白线,实则为纹脉,硬度与砚石相仿稍弱,对发墨不仅无影响,还会有一些帮助。圖片上這銀線接合緊密,沒有裂痕,
磨墨時沒有感覺到特別不同.

纹路 纹路对发墨一般无任何影响,是好的石品,洮河以纹取胜。但有一些黑而发亮的杂质,有的甚至交杂于纹路中间,硬度高于砚石,对发墨有影响,不好。夹杂于纹路中间硬度较高对发墨有影响的还有玉瑕,有的是白色的,有的发黄色。圖片上這美麗的水紋,
深綠與淺綠色的硬度是一樣的.

圖片上這美麗的雜紋,
深綠、淺綠與白色的硬度是一樣的堅硬, 用手指摩擦沒有啜手的感覺, 磨墨時下墨很緩慢, 不是好東西.

湔墨 对发墨无影响。圖片是 石民兄的, 小弟暫沒有湔墨洮河石,
未能評估.
铜钉 虽公认为老坑标志,但对发墨有影响。圖片上這銅釘,
又名金鼎(金釘), 是喇嘛崖石的証明,用作巧雕很有韻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