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痹不留邪1-3风湿、祛风邪、湿热邪气、痹症、祛湿、血瘀、活血化瘀


标签:
癌症养生堂风湿祛湿祛风邪 |
分类: 中医中药 |
《痛痹不留邪-1》风湿、祛风邪
专家:冯兴华
许多人可能都会有过这种经历或者听说过类似的事情,说某人明明有病但就是查不出来或确诊不了,这时您不妨到风湿免疫科去咨询一下。据不完全统计风湿病的误诊率接近30%。而患有风湿的人们,往往把它称为“不死的癌症”。许多人认为风湿就是关节炎,其实风湿病是全身疾病,皮肤、肌肉、血液以及内脏都会受累。
国家级名老中医冯兴华教授提示,对于风湿疾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早发现。风湿病的临床表现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以累及到全身的各个系统、各个组织和器官。当发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去有正规风湿科的医院,以避免误诊。
祛邪是治疗风湿病的基本治法。没有邪气的侵袭就不会发生风湿病,邪气是导致风湿疾病的主要因素。散寒除湿、清热利湿、化痰祛瘀等祛邪的治法,是治疗风湿疾病的基本治法;补气养血、温阳补肾、滋补肝肾等扶正的治法是变法,是为了有利于祛邪。
《痛痹不留邪-2》风湿、湿热邪气、痹症、祛湿
专家:冯兴华
气候潮湿,比如一年中的夏秋之交这段时间,也就是中医讲的长夏,湿气较其他时间重。还有因为地域的不一样,气候也不同,比如南方多阴雨、多潮湿。这几种情况下,如果人体虚弱或者这种气候太过,就容易生病。同样,热邪往往依附风邪侵犯人体。热邪也常常与湿邪同时侵犯人体,中医称之为“湿热邪气”。湿邪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有很多,上一期节目专家讲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湿邪是引起痹病(西医称为风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叫“有渐与湿,以水为事”,就是说长期从事与水有关的工作,比如水产养殖人员、从事捕鱼业的人员等等,如果不注意也容易生病。
中医认为“湿”和“热”都是一种有形的物质,水为湿之渐,“湿邪”重,逐渐就会形成“水”,表现为关节肿胀或者肢体肿胀。就好像浇花,浇的合适,花就健康的生长;但浇多了,就容易淹了。《内经》中说:“热盛则肿”。关节肿胀除在湿痹时可以出现关节肿胀,当关节发热的时候关节也往往会有肿胀。
针对湿热入侵,看舌要看舌体(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体是指舌的肉质部分;舌苔是指附着在舌体上的苔状物。舌质正常是淡红色,如红色加重甚至是绛红色,说明有热象。舌苔正常有一层薄白苔,如苔色黄色明显或黄厚,都是热象。舌苔厚腻是身体湿热偏盛的一个重要特征。
痛痹不留邪2
《通痹不留邪-3》风湿、血瘀、缓解疼痛、活血化瘀
专家:冯兴华
前面的节目中为大家介绍了风痹和湿痹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的,除此之外,身体自身的很多问题也会导致痹症的发生。如果血液不畅,就会出现血瘀,血瘀严重以后,就可能导致各脏腑之间沟通不顺畅,自然而然各种病就要找上门来。调查显示,如果大脑反复缺血缺氧,脑细胞会受到不可逆性的损坏,造成大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
为什么这么多疾病都会有瘀血的存在呢?因为只有血液顺利到达目的地,各脏腑器官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才能很好的进行日常活动。比如心脏、大脑、肝脏、肾脏、皮肤、肌肉、骨骼、眼睛、耳朵等等,都离不开血液的营养的支撑。如果血脉不通了,血液运行出了问题,相应的脏腑器官血液供给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痹症的发生。
中医认为风湿病和风寒、湿热邪气侵犯人体有关,邪气导致脉络瘀滞,影响了血的运行,所以瘀血就形成了。所以风湿病一般都有血瘀的表现在里面。
此外,《医林改错》中也记载了很多对于缓解血瘀所用到的经典方剂,其中对于痹症效果比较好的,是身痛逐淤汤。这个方法能够在推动气血流通的同时有效缓解疼痛的问题。专家提醒: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