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写于2013-05-18 
之后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解决了报道披露的问题,如今的秦淮河旧貌变新颜
秦淮河入江口,左侧红色建筑物为渡江胜利纪念馆。
 
   
 5月16日下午,笔者发了一组题为《乘雨天向秦淮河排放污水,母亲河在哭泣》的照片,在西祠胡同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阅读和评论者众多。不少网友对照片反映的现象表示了难以容忍的愤慨,对政府有关部门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提出了批评和建议,不少网友还贴上了秦淮河流域不少地方排污入河的照片。南京市环保局在立即组织调查后,于次日晚19点30分对做出了回音。
   
政府主管部门重视网民意见的态度值得赞赏,其回复内容中有三点引起了笔者注意:一是此次向秦淮河大量排污的事件并非下面蛮干,而是市建委通知所致;二是此类通知并非偶尔,凡大雨天都这样干,像这样的排放点不止一处;三是发令的政府主管部门明知“里圩河收纳了河西龙江地区的生活污水,水质较差”。
   
笔者相信市环保局所述的情况大都属实,唯有不能认可的是“水质较差”这个用词。笔者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鼻子,以及网友跟帖发上来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拍下的那些照片,向秦淮河所排污水的颜色与恶臭,绝不是“较差”的性质!那只鸽子般大小的鸟儿围绕呼呼排放的污水所发出的悲惨叫声,让我一想起来就心惊肉跳。这类让鸟儿都厌恶恐惧的黑色中泛着白沫的臭水排入秦淮河之后,还会进入长江、大海。这就是说,南京的这种常态化的排污行为,影响的不仅是本地居民。
   
这种现象,南京环保局认为“只有随着加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力度,加快雨污分流速度才能加以解决”,笔者在回复中质问:“炸掉高架的城西干道改建地下这样重大的城建项目的力度都有了,直接关系市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污染治理项目怎么还迟迟不见效果?上海的苏州河、天津的海河的河水是怎么变清的?问题的关键不是政府的钱多不多、城建的力度够不够大,而是形象工程重要还是百姓实际生活重要的认识到不到位!”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长江是与黄河一样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从秦淮河汇入长江的水质代表着南京和江苏的文明程度。作为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和人均GDP居全国各省区之首经济大省的省会,南京向祖国母亲所贡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中,应该不包括连鸟儿都恐惧的污染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