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协办公楼的走道和墙面上,装潢陈列着中国各个时期的报纸样板和新闻事业发展史上许多代表人物的塑像。走进大楼,感觉真的进入了一条中国新闻历史的走廊。
历史陈迹表明,中国的新闻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当代新闻事业要担负起推动时代进步的使命,必须进行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相关的新闻改革。对此观点,一名新闻界同仁对我说了4个字:谈何容易!
谈何容易,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无论是原指,还是后指,我越想越觉得都很有意思,用来形容当下的新闻改革太妙了。
新闻从来都是服从和服务于政治的,政治改革的方向就应该是新闻改革的目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以保障“四权”为着眼点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要求,这样的制度建设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论述。可以想象,党的十八大会有更大力度的推进。
在人心所向的时代潮流面前,新闻事业改革的具体目标实际上已经越来越清晰:
一、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人类普世价值,使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必将成为新闻改革的重大课题。
二、体现“知情权”。即对于国家重大决策,政府重要事务和社会上发生的与公民利益相关的重大事件,公民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这是媒体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的法律依据。媒体应进一步扩大信息量,更加及时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充分的信息。
三、实现“表达权”。要确保公民的民主权利,首先要实现公民的表达权,这就要求新闻媒体成为公民的言论空间。因此,强化现有媒体的公共领域职能,甚至再造一些公共媒体以完善媒介生态系统,成为新一轮新闻改革必须考虑的事情。
四、明确“监督权”。即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这一理念的确立,强化了舆论监督的社会基础,也强化了媒体作为舆论监督阵地的地位和作用,新闻媒体应当更好地利用这块阵地,肩负起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任。
事实上,在我们感觉“谈何容易”的时候,互联网基础上形成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以往被视作“被动接受的受众”,掌握了新闻内容的制作和传播权,自发地在体现“四权”上开始了行动,对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由于网络信息具有真假难辨且传播迅速的特性,使得这一新生事物像一把双刃剑,给主管部门和决策机关带来了难题。这与新闻机构如何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条件下生存发展等一样,是另一个层面上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从谈开始的,许多东西从过去的不能谈,到后来的可以谈,再到党中央明确提出和加以强调,这是国家民主进步的一种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就是谈,我们在这里畅想和谈论,实际就已经是一种干的开始。谈何容易?谈多了,干就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