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一书的“有石头无作者”效果
(2023-09-12 06:59:32)
由于作者有意识地,不自称“作者”,而自称“在下”,从而造成了《石头记》一书,“有石头无作者”之效果。
“有石头无作者”之效果,在于石头撰《石头记》,而不是作者撰《石头记》。有利于石头撰出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有利于形成“按那石上书云……”是那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书云的“认知”。
《石头记》一书,实际上也是一场“有石头无作者,有作者无石头”之较量。作者果断地不自称“作者”,而自称“在下”,是为石头撰《石头记》让开一条路:
一、作者不自称“作者”,而自称“在下”之目的,在于写石头撰出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
二、而写石头撰出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之目的,在于写出“按那石上书云……”
三、而写出“按那石上书云……”之目的,在于“按那石上书云……”是那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书云。
四、“按那石上书云”: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石头不过是被“夹带”于中而“记”之。然后归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复原本质,以《石头记》之方式予以公示。
后一篇:梦中之太虚幻境——作者的顶层设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