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一书的两个“从何而来”
(2023-09-07 16:47:17)
《石头记》一书,有两个“从何而来”。一个是“作者自云、自又云”,所云的“从何而来”(以下简称‘前者’);另一个则是自称“在下”者,所注明的“你道此书从何而来”(以下简称‘后者’)。
这二者的“从何而来”,区别如下:
一、前者的“从何而来”,讲的是客观上的《石头记》一书,从何而来;而后者的“从何而来”,则讲的是主观上的《石头记》一书,从何而来。
二、前者的“从何而来”之作者,为一人;而后者“从何而来”之作者,也是一人。
三、前者的“从何而来”之作者,自称“作者”;而后者“从何而来”之作者,则自称“在下”。
四、前者的“从何而来”,则是讲,作者用“假语村言”,敷演出神瑛绛珠之说(宝黛之说)的一段故事。然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
五、而后者的“从何而来”,则是写,石头撰出记在石头上之《石头记》;接着对其予以炒作(写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回<</span>石头记>……写曹雪芹披阅增删了该<</span>石头记>);然后写出“按那石上书云”:神瑛绛珠等(宝黛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石头则是被“夹带”于而记之,然后在石头上,以《石头记》之方式,予以公示。
六、根据《石头记》一书的两个“从何而来”,前者“从何而来”之作者,与后者“从何而来”的自称“在下”者,为同一人。
七、前者的“从何而来”,作者是站在作者之立场而云;而后者的“从何而来”,作者则是站在石头撰《石头记》之立场而写。作者如果自称“作者”,就会产生作者撰《石头记》之效果。而作者撰《石头记》之效果,就会与石头撰《石头记》之效果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