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事隐”——“立意本旨”摆脱作品属性的唯一途径
(2023-08-28 10:03:03)
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是《石头记》之“立意本旨”。
该“立意本旨”从何而来的“真事”,是作者因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以其为原型,而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的。作者是真人,作者敷演出之“立意本旨”是真事。
作者“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是“立意本旨”摆脱作品属性的唯一途径:
一、“故将真事隐去”,是将作者之真人隐去,将作者敷演出“立意本旨”之“真事隐去”。
二、借石头被变成“通灵”,被带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被“夹带”于中,记下了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
三、由于作者“故将真事隐去”,“立意本旨”的从何而来,就不再是由作者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从而摆脱了作者之束缩——摆脱了作品之属性,成为独立的人生下凡与归宿之空间,成为石头的“身前身后事”。
四、《石头记》之“立意本旨”,虽然源于人生,高于人生,但不能成为货真价实的真人真事之作品。因为唯有摆脱人生,才能高于人生。这也是《石头记》不能有作者之目的。
五、《石头记》之“立意本旨”高于人生,高就高在,“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皆是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当然神瑛绛珠的下凡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