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头取代作者为目的“真事隐”
(2023-08-21 08:16:18)
根据“作者自云、自又云”提供的证据,作者因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而用“假语村言”,敷演出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的确是“真事”。
但是作者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记”之,则是以“石头”取代作者为目的的“真事隐”。因为作者不将“真事隐”去,而作者之身份与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的神话,在风格上则格格不入:
一、作者用“假语村言”,敷演出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的“真事”,只有作者,而没有石头。
二、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记”之的《石头记》,则只有石头,而没有作者。实现了以石头取代作者之目的。
三、石头“记”《石头记》的“荒唐言”,与“假语村言”的风格,则保持了二者的一致性。
四、作者不自称“作者”,而自称“在下”,是以石头取代作者为目的的成功标志。
后一篇:以石头取代作者的《石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