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石头记》——既写石,何写人!
(2022-06-17 11:58:27)
“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之“在下”,既然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石头,撰成石头上之《石头记》,又何必写作为作者的人,撰成《石头记》一书!
如果写作为作者的人,撰成《石头记》一书,那么这无疑是对石头撰《石头记》的全盘否定。因此要维护和强化石头撰《石头记》之形象,就必须淡化和掩盖作为作者的人,撰《石头记》之形象。
作为《石头记》一书,石头之形象,显然要远远大于作为作者的人之形象。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石头,可以被变成“通灵”,可以被带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可以被夹带于中(可以被夹带于神瑛侍者之嘴里……可以被系于贾宝玉脖子上),可以记神瑛绛珠等,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下凡……归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可以记宝黛等如何“离”开人间“恨天”,如何生存于“愁海”。但是作为作者的人,却不可以如此。
然而石头撰《石头记》,毕竟是作为作者之人的创意。石头上之《石头记》,还必须由作为作者之人,借“通灵”之说来撰:
一、“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之“在下”,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之石头,被变成“通灵”,不知被带何方何舍……该石头上就有了《石头记》,是撰“通灵”之说。
二、“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之“在下”,写“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则是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
三、在客观上,只有“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之“在下”,撰“通灵”之说,并借“通灵”之说,撰出来之《石头记》,而没有石头撰出来之《石头记》。
四、在主观上,只有石头撰出来之《石头记》,而没有作为作者的人撰出来之《石头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