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一般步骤
(2010-04-09 21:45: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资料收集 |
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写作程序一般分为选题、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拟定提纲、结构文章、修改定稿等几个环节。
第一步:定题选材(打算写什么)—-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教育教学论文的题材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本人的实际感受。我们在教学第一线,天天上课,天天与学生交往,只要做写作的有心人,题材很多。讨论或争论一个问题、听其他教师的课得到的一点启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教材教法的一种见解等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1、资料积累
积累是提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离不开读书,读书要进行思考。积累和思考结合起来,就总有新的发现。
处处留心皆学问,关键在于“留心”,做一个有心人。平时要注意广泛收集教学中的典型事例和报刊上的优秀教研文章,对针对性强、理论价值高的内容进行剪辑以备后用。
与此同时,还必须深入研究所集的资料属于那一种类型,说明什么问题;那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在研究前人成果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领悟,引出思考,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为论文创作提供重要的素材。
2、筛选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在调查研究、充分占有详实可靠的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主题所需要的材料。没有可靠的事实和科学道理,是说明不了问题的。事实材料要具体充实,典型有力,新颖吸人。
资料获取途径:一是靠实践的积累,二是靠调查研究,三是从图书资料中获取。资料包括文字资料、数据、表格、图样。对得到的资料要细心阅读,精心鉴别和筛选,选出能反映文章基本观点的以及能反映基本观点的从属论点的材料,并且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摘录,以备选用。
3、量材定题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什么”,确定要研究探讨什么。只有研究探讨有意义的话题,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教法和学法上,在方法、技巧、措施方面多下功夫;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一方面信息要灵,否则容易造成跟在别人尾巴后面走的情况;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功底,否则容易造成劳民伤财。总的来说,选题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畏首畏尾,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单纯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忽视工作和事业的需要,选一些脱离实际的、片面的、没有实际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一个好的选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选题渠道很多,有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某一方面(或某一点)触发灵感,经过提炼而产生的话题;有在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受到作者某一论点启发而形成的话题;有在与同行、学生交谈、探讨、争论问题时,悟出其中道理产生话题。值得注意的是:
一是选题的大小要适当,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选题要拿得起、放得下,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地展开。
二是选题要有新意,有独到之处,言人之所未言。主要有两个方面:可以对还没有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发表见解,也可以是对研究过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有新的突破。
(1)选择有价值的课题
①亟待解决的课题。
②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有效的做法。
我们所说的“新”,并非指全新的事物、全新的做法。这种新,意味着不重蹈覆辙,敢于和善于涉足一般人不愿写或还未发现写的东西,也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③对一些普通的说法或公认的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
这类研究需要作者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敏锐的判断能力。如有的教师撰文对教学参考书中的一些说法提出异议,且有理有据;有的对教材中的习题安排、例题讲解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发展性研究,使之更丰富、更完善。这类课题应该是我们考虑选择的课题之一。
(2)要选择有利于自己展开的课题
选题首先要考虑价值,这是首要的,不容置疑。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术特长、专业水平、环境条件和所能提供的资料等方面进行考虑。
①
②
②选择有利于发挥自己专长的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如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做班主任工作等……就教学工作而言,有的对高中阶段较熟悉,有的对初中较熟悉,有的对小学较熟悉。这当中对各学段、各学科、各章节的熟悉程度各有不同。选课题就应该扬长避短,选己之所长,避己所短,这样才能使所写的论文深下去,才有可能取得成果。
第二步:立意定题(确定写什么)—注重明确性和新颖性
立意就是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作者对材料意义的一种判断,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要表达的认识和对论文中所提出问题的总评价。它是论文的灵魂。主题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就要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主题确定以后定题名。
第三步:谋篇布局(怎么写)—注重严谨性和技巧性
这一步的任务是设计论文的结构,确定层次顺序。通俗一点讲,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构思一个总体规划或叫框架。具体操作就是列论文提纲。教育教学论文结构方式大体上有:并列式、总分式、总分总式、递进式、对照式五种。最常见、最常用的是并列式。各种结构方式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前提下,要不拘一格,灵活安排,做到完整、完美。
1、文章的语言修辞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使人感到言之有理,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果文笔甚差,语言晦涩难懂,篇幅冗长乏味甚至杂乱无章,难以让人看懂,就起不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因此,良好的修辞是每个撰稿者的基本功,必须掌握。我们写出的文章是让人用眼睛看的,要有庄重的风格,故而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即使做理科文章,虽不能向文学作品那样,但也要行文流畅,音调和顺,读起来有节奏感。
一篇好的文章,还要特别注重“简、明、实” 。“简”就是文章写得少而精,围绕中心,可有可无的话不说,可长可短者尽量写短。“明”就是文章的主题要明,语言浅显易懂,要做到曲话直说,暗话明说。“实”就是文章内容要有实用价值,能对读者真正有启迪有收获,不可面面俱到大而空。
2.结构文章
充实的内容需要完美的表达形式,需要完整的篇章。要使篇章完整,就得拟定写作提纲。写作提纲是一种由文字构成的序码逻辑框架,(如小学生在田字格内写字)它有助于作者考虑文章的逻辑构成,使之层次分明,避免重复使用材料。在论述过程中,道理要讲深讲透,事实材料要具体、典型。要注意周密性、严谨性,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忌长篇大论。
逻辑结构序码用得最多的是小写汉字数码和阿拉伯数字,最常用的层码是第一层:一、二、三等等;第二层:(一)、(二)、(三)等等;第三层:1、2、3等等;第四层:(1)、(2)、(3)等等。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文字或字母表示。如果层级分得过多过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的感觉,为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可以不标出序码,而通过自然段来表明逻辑层次关系。
框架确定以后,就要准确表达,表达要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简洁、精炼,不繁琐。用文字表达,觉得繁难的内容,可以使用图表;行文中图和表要恰当地应用、巧安排,使文字、图、表有机地组合。图表最好安排在与文字相应的地方,有的附在文后。表中的数字必须反复核实,做到准确无误。图一定要让人易懂,决不能故弄玄虚。
第四步:撰写初稿—注重层次性和独特性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拟定好论文提纲的基础上,便可按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初稿。具体要求是:
(1)即事论理(拿事说理)。教育教学论文属于议论文文体,议论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切忌干巴巴的条文列举和教学现象罗列,要着力提升议论的层次,从理论高度阐明自己的论点。最忌论证不足而妄下结论。好比法院断案证据不足不能宣判一样。
(2)突出主题。写论文最重要的技巧就在于使材料更集中,主题更鲜明。初写论文者要防止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
(3)分清层次。论文不能繁琐冗长,东扯西拉。层次分明、前后呼应、首尾一贯、逻辑严谨是论文的基本要求。
(4)见解独特。高质量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育教学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检查、修改,不要急于打印成文。一篇论文的初稿写出后,修改定稿非常重要。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十分重视修改环节。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篇论文,从选题开始到初稿完成这一过程中,作者的思维都会处于一种循序渐进的扬弃状态,如果对初稿进行回顾反思,一定会有自己感到不满意的地方,会有新的发现,有需要补充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把修改当成论文写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来对待。
修改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内容要注意基本观点、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所选用的材料是否有说服力,有没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二是表达形式。要注意各个段落是否完整,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逻辑层次是否清晰,文中的各部分是否均衡恰当,用词是否精当,句子是否通俗简练,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正确,专业性术语普通读者能否理解等。
进行段落修改时,先从段落整体写作内容上看是否符合全文主题;再从文字叙述上看是否对具体问题论述有遗漏和多余;从语言逻辑推理、专业术语上推敲是否正确得当;从字词选用上看是否确切;从文字语言顺序上读来是否流畅;从规范要求上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图形绘制是否标准。
三是行文结构。修改一般是通读几遍初稿,然后依段落上下层次为序,逐步进行审查、修改。主要检查有无知识性错误、题目是否贴切、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严谨、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词语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规范,大多数老师不注意行文的规范。
行文应符合规范:
(1)结构格式规范;(2)文字表达规范;
(3)标号标题规范;(4)留空转行规范;
(5)符号图表规范;(6)标点使用规范。
这些规范的具体要求请参阅各年级语文课本。要注意,平时写教案、写计划和总结、试卷编制等均要重视行文规范。
待全文逐段修改完毕后,从纵的角度,再认真检查段与段之间的连贯性,如有不妥,应及时修改。经过这样修改后的论文,从整体结构看基本具备层次分明,首尾连贯,符合逻辑,说理透彻等,这说明修改后的论文基本形成。
论文完稿以后,最好再请别人看看。“自古学者必有师”,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一般情况下,论文中应尽量少用修饰性较强或色彩较浓的语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表达内容服务,只有做到两者完美统一,才能算一篇好论文。
由此可见,修改是将论文质量按作者意愿向高层深加工,由粗到细,从细到精的过程。当一篇几经修改的初稿,最后使自己感觉良好时,论文就可以定稿,伺机交流或报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