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麓山国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王者之道

(2012-07-24 15:40:19)

 

 

 

  “麓山,收藏您对世界的想象”,这是一句广告词,也是麓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乃至整个社区给业主和客人的承诺和印象。

   这个坐落于成都双流麓山大道,由郎酒集团下属企业万华地产开发的大型高尔夫地产综合项目,确实给人的印象不同凡响,一经问世,便在业内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和令人艳羡的经济、社会效益。

   麓山国际社区是一个北美风格的别墅群落,由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Doug Dahlin担纲总体设计,在风景秀美的滩、溪、谷、坡、岗等形态各异的浅丘坡地上,开发建设了一系列的法式、意式、西班牙式的低密度高档住宅,成为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有品位、最有影响力的精英高尚社区。

   置身其中,或者说作为该社区重要配套的麓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也堪称西南地区最好的球场之一,成都球场的标杆和翘楚。该球场占地1800亩,18洞,72标准杆,距成都市区仅1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成为一个区域的地标性球场,其前提条件,自然与设计的水准密不可分。麓山国际的球场设计聘请的是来自美国的顶尖高尔夫设计师MARK Hollinger,经过这位传奇设计师之手,山丘、溪流、岩壁与果岭、沙坑、球道等高尔夫元素亲密地融合在一起,与法式、意式、西班牙式、北美式别墅、洋房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一幅多彩丰富的高尔夫生活画面,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麓山国际更令人称道的还在于其“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品牌的打造和营销策略的匠心独运。

   到过麓山国际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这个项目堪比上海佘山高尔夫社区的成都版和升级版。确实如此,无论是业态组合、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以及设计风格、球道特色,二者之间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无疑,麓山国际从上海佘山的成功经验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并脱胎升华为业界的一个新的“王者”。

   比如,球场定位、设计风格乃至特色。二者都是18洞,国际锦标赛标准,定位于高端顶级球场。更有趣的是,二者球道内都有一个深坑,因此,麓山国际的2号洞和佘山球场的16号洞就有了异曲同工之妙,也都成为了球场设计师的签名洞和标志洞。

   又比如,环绕球场的地产社区,也都是走高端路线,以独栋别墅为地产主打产品,成为精英们趋之若鹜的高尚社区。

   在营销上,尤其是高尔夫球场品牌的塑造上,二者也如出一辙,都是从大型赛事入手,高举高打,一开始就在业内占据制高点,并迅速形成品牌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形成对高端客户的吸引力,形成对别墅地产销售强大的拉动力。

   但麓山地产的销售策略似乎更具张力——滚动开发、“饥饿销售”成为销售业绩不断稳定攀升的两大法宝。

   麓山国际项目总占地面积4300亩,其中建筑用地2300亩,但其每年的开发量并不大,而是逐年滚动开发,单价也随着社区的逐渐成熟和配套的完善不断攀升。

   在高尔夫赛事方面,麓山国际也似乎成了佘山球会的接力棒。当年,佘山球会就是“一赛成名”,汇丰公开赛和VOLVO中国公开赛的成功举办,成了佘山球会品牌的金字招牌。而麓山国际则是通过欧米茄中国巡回赛、VOLVO中国公开赛以及“同一亚洲——麓山公开赛”等一系列高端赛事,迅速确立了其在业内的高端品牌和地位,成为成都乃至西部难以撼动的标杆球会。

   正是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能力和超越能力,让麓山国际踏上了高尔夫及高端地产的王者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