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娜横扫澳网

(2011-01-27 14:23:55)
标签:

李娜

中国

澳网

大满贯赛事

体育

分类: 杯酒沉浮

 星星0379号独家作品

李娜横扫澳网
    我说过,早在澳网开赛前悉尼公开赛结束后我就说过,李娜的悉尼冠军风情,唯有澳网能懂。

    事实上,事态的发展也是按照我的这个预测来进行的,第一个进入WTA大满贯决赛的中国准冠军,第一个亚洲人打进大满贯的决赛,第一个中国人即将在大满贯女单方面,横扫澳网威震世界.

    11连胜,李娜从悉尼到墨尔本连战连捷,横扫澳洲大陆所向披靡,澳大利亚或许几成中国一姐的福地,先是悉尼公开赛兵不血刃拿下桂冠,继而唐人街画龙点睛吉星高照,直到今天战胜丹麦的小美人鱼,一切都在暗示也是暗助,暗示李娜很可能在周六的决赛中一如既往的保持连胜势头,一举攻克大满贯赛事的最后一个壁垒,用胜利为农历新春佳节贺喜。

    太过瘾了,我觉得李娜在玩悬念方面或可已经得到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真传,要不然她怎么就可能打出一个诱敌深入先败后胜的大逆转。在我15年见观看网球赛事的经历中,向李娜这样玩悬念的情况还真不太常见,尤其是在女子单打方面,河东狮吼的镜头我都麻木了,莎拉波娃都已经不能吸引我去推广网球了,但向李娜这样主动放弃前沿进而在纵深展开白刃战并能够扭转乾坤的例子实在是不多见了,此战,中国金花和丹麦美人鱼的厮杀,绝对能够称之为WTA近年来少见的一场经典。

    我信李娜最终一定能够在澳网上折冠,这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从李娜目前所发挥的水平和竞技状态的科学分析上得来的。

    首先是技战术水平方面的提升;我们以往都了解,中国女网运动员的薄弱环节就是力量击打方面的不足,比较明显的体现就是回球下网的概率比较高,这也是制约中国女网选手以前一直不能够在大满贯赛事中崭露头角的原因。而这一次,中国金花推出的重磅炸弹李娜,那是真的不一样,单反技艺更加娴熟,反手回击球的质量更加炉火纯青,底线压制技术让她能击出又平又低的球,这在讲究穿越为大的网球世界,就是杀手锏也是回马枪;而李娜也正是利用这两项技术水准才把韧劲十足的沃兹尼亚奇给拖垮的,要不怎么说,说一千道一万又能怎样,关键还是要看实力,李娜的实力,即以时日,很可能冲进世界排名的三甲。

    其次就是心态上的成熟;在这个问题上,李娜自己说过,上一年我是因为紧张,这一次希望能通过考验。李娜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即便她在比赛的过程中亦有过以往一样的逆境,但有一点我仔细观察得见,李娜的这一次逆境上扬绝不同以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她少见的没有把自己的教练赶出场外;不仅如此,素来以个性张扬而著称的李娜,居然还少见的屏蔽了和观众之间打嘴仗,或许,年满28岁的李娜,已经明白大智若愚的道理,更能清楚那啥不一定就长犄角的道理,即便身处逆境和不利局面依然坦然不惧;毕竟,在有些时候,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澳网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其次,我觉得李娜的成功还在于受益于中国女网体质改革的成功,即便也有球迷和舆论把李娜的成功形容成为中国女子网球界的特种兵,更多涉及的表扬可能还停留在个体户自强不息的经历上,这一点想必是无可厚非。但我个人认为,一个球员乃至一个项目的成功,除了有自己自身努力的成果之外,最大的原因还在于离不开培育她的土壤,所谓的鱼儿离不开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李娜的成功不能不提到还是离不开中国女网体质转型和改革的成功。

    当然,在大环境支持的前提下,就看个人技术水准的高低和发挥了,说白了这也符合我们国家目前的现转,即给了你温饱,能不能小康和富裕就看各位自己的人脉和道行了。无疑,李娜用自己的业绩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并无愧于中国女网先富裕起来的那一个人,这在社会美誉度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面前,李娜这个单干户可谓是名利双收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就犹如座上了飞机的豪华头等舱,那也是凭借本事得来的,名至实归当仁不让。

    如此,我一如既往的坚信李娜绝对有可能在本周六拿下本届澳网,要知道,在澳网的历史上,能够从悉尼公开赛玩起并最终杀入决赛拿下冠军的只有三个人,也就是塞莱斯、辛吉斯和海宁而已,这姐三都是从悉尼公开赛夺冠并杀入澳网决赛且拿下冠军的,并且都是因为拿下澳网进而创造连胜记录的.

    而如今这种机率又摆在了李娜的面前,摆在了一个硕果仅存的中国网球选手面前,冠军和连胜,鲜花和掌声,都在不远的前方等着李娜唾手可得,你说,她能轻易放过吗,搁谁谁也不能够吧。

    斗转星移,乾坤逆转,在亚洲之东,唯有一朵璀璨的玫瑰,在澳网的阳光下,叱咤风云,呼啸而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