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世纪,当山脚下的卡尔卡松(Carcassonne)迎来自己最为辉煌的那一刻的时候,与之不远处的比利牛斯山脉(Pyrénées)中,高高在上的安道尔也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永久的和平。
这种和平对于安道尔而言,可谓来之不易,因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这个方圆只有400多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国就只有一个任务,是为“军事缓冲”。这还得从公元8世纪末9世纪初说起。那时候的欧洲,出现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封建帝国,他的版图从埃布罗河(Ebro)到易北河(Elbe)、多瑙河(Donau),从亚平宁半岛(Penisola
appenninica)到北海(Nordsee)之滨,几乎囊括了大半个欧洲,包括现在的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圣马力诺和意大利的北部。罗马教皇也不敢怠慢,亲自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查理曼(Charlemagne)加冕,史称“查理大帝(Charlemagne)”。这个王国也就命名为查理曼帝国(Charlemagne
Empire),定都亚琛(Aachen)。
然而强大如查理大帝也拿几乎占据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Ibérian
Peninsula)的摩尔人(Maure)毫无办法。8、9世纪的摩尔人,正是如日中天、精力极度旺盛的时候,好在几个叔叔伯伯、哥哥弟弟之间你来我往的,内部也整得相当热闹。可即便如此,他们偶尔兴致高涨的时候越过比利牛斯山脉耍几下长矛、挥几下盾牌的,也搞得查理大帝心中极度不爽。
不爽的查理大帝想了一个损招,在伊比利亚半岛比利牛斯山脉建立了一系列小的“缓冲国”,安道尔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可怜的安道尔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蜗居在穷山恶水之中,物资匮乏、交通不便不说,还整天被北边和南边的两股强权争来抢去,不得安宁又毫无办法,真是既不“安”也无“道”。
时间在你来我往中缓缓走到了13世纪,当时的法国和西班牙终于打累了,歇菜了。1278年,双方缔结和约,共享对安道尔的宗主权。其中,法国获得对安道尔的行政统治权,由国王或者总统执行,西班牙则获得对安道尔的宗教统治权,由乌盖尔地方主教执行。当然,作为傀儡,安道尔必须进贡。于是,他逢单数年哄哄法国,上缴九百六十法郎(相当于一百多美金),外加火腿二十个,腌鸡十二只,奶酪十二块。逢双数年又逗逗西班牙,进贡四百三十比塞塔(相当于两个多美金),外加相同数量的火腿、腌鸡和奶酪。700多年,风雨无阻。至此,安道尔就像隐居“桃花源”的世外高人,过起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逍遥日子,就连两次世界大战,整个地球都像发了疯似的山崩海啸,偏偏这个为战争而建立的国家躲在深山老林里钓钓鱼、滑滑雪、搞搞建设,神仙似的游离于战火之外,悠哉游哉。
这个“优哉游哉”的安道尔直到今天都很难到达。
2006年的8月底,当我终于码完论文的最后一个字,突发奇想地决定去西班牙走一走的时候,这个深居简出、号称欧洲海拔最高的国家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决定翻山越岭,取道安道尔,再扑巴塞罗那(Barcelona)。
真的就是翻山越岭。从巴黎(Paris)坐夜车到图卢兹(Toulouse),然后换上区域火车到弗瓦(Foix),接着改乘汽车到Ax
les Thermes,再然后又坐小火车到L'Hospitalet Près
l'Andorre,这里是法国离安道尔最近的一个边境小镇,自此以后再无铁路,也没有飞机,因为安道尔人只使用一种交通工具,那就是汽车。
可似乎连汽车也不太给面子。错过早上唯一的一班公交,电话出租车公司又被告知无车可派,走投无路的我只好加入路边拦车的行列,由一对好心的越南夫妇顺到距离最近的安道尔小城帕斯底拉卡萨(Pas
de la Casa),再改乘公交。中午时分,当迂回曲折地终于踏上首都安道尔城的时候,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说是首都,其实简单得一眼就能看穿。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水沟瓦利拉河(Riu
Valira)穿城而过,顺着河道,Meritxell大街(Av.
Meritxell)两旁密密麻麻的全是商店,各种光怪陆离的广告包围着兴致高涨的各色人种,活脱脱勾勒出一派现代繁华的商业街氛围。街道的尽头,油光锃亮的柏油路面不知不觉中转换成了中世纪斑驳的石板小道,一座座敦厚朴实的石头房子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几百年来都不曾改变过。转过街角,石头的教堂里响起古老的钟声,滴滴答答的山泉滑过石头的广场,悄无声息地汇入石头凿成的下水道中。正当你慢慢地进入角色,以为回到了那古老的石头时代时,冷不丁一抬头,远远的石头街道尽头,穿着时髦的姑娘驾着敞篷跑车呼啸而过,远远的马达声围绕着石头的小街小巷,久久不能散去,可一转身,中世纪骑士打扮的人又匆匆地消失在了另一条石头小巷的尽头。。。难怪安道尔最受欢迎的作家约瑟夫•封特伯纳()说,在安道尔旅行,不是在空间里活动,而是在时间里漫游。安道尔人似乎同时生活在几个时代,从中世纪一直到20世纪的漫长岁月。
石头城的中心,是一座叫山谷石屋(Casa de la Vall)的石头城堡。城堡修建于1580年,最初是Basquets家族(La
Famille Basquets)的私人府邸,1702年开始成为安道尔的议会大楼(Le Consell
General)。这个可谓世界上最迷你的国家权力机构麻雀虽小,也是五脏俱全。一楼是全国唯一的法庭(Tribunal de
Cort),二楼则是议会厅(Sala del
Consell)。如此简单而又与世无争的国家,这样的机构设置也是摆设多过实用,据说在以往,每当年关将至,法国或西班牙的大使都会盛装打扮地来这里领取那些好玩的供奉,不知道如今,小小的安道尔终于成为主权国家而走上世界舞台之后,这些透着些许原始政治淳朴风味的贡品是否依然如故。我希望如故,因为只有这样,才依然是那个淳朴可爱的山里小伙安道尔。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语言,安道尔城的语言就是石头,素色的石头,不加修饰地堆积,终于成为一个“石头城”。】

【石头城的中心是石头堆砌的山谷石屋,坐落于城市西北角的小山丘上,谦虚但高高在上。】

【石屋的另一面。】

【没有精致的细部,但感觉很厚重,原始而坚不可摧的建筑。】
【转过街角,St.
Esteve教堂(Església St. Esteve)的钟声环绕在石头城的上空。】

【教堂的门口就是石头的饮水池,山间的清泉汩汩而出,提醒着我们,这里和自然是如此的接近。】

【石头的房子,石头的地面。】

【石头的屋子里安道尔人一如既往地生活着。】

【迈出石头城,Meritxell大街的人流扑面而来,一派免税的购物天堂的热闹气息。】

【橱窗的摆设很别致。】

【Meritxell大街旁,瓦利拉河静静地流淌着,说是河,其实只是一条小水沟,放在其他城市根本不值一提。不过在这里,小国小城小河流,还别有一番情趣。】

【小河流上自然还有小桥梁。】

【这样的桥,远看很有冲击力,近看未免太过繁琐,况且以我们泱泱大国的眼光来看,如此的小水沟,用得着吗。不过小国家就是小国家,感觉没处使力了,就拼命往细里做文章,所以一般都很精致,又过于精致。】

【街景。很普通的欧洲城市街景,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穿熙的人群,朴素利落的建筑,干净整齐的街道。】

【有点山城的味道。】

【看看新建筑,虽然还是采用了石头的贴面,但那种石头城所特有的原始的力度已经没有了,转而显得很精致,也很舒服。】

【庭院里的这个标志,感觉会通往一个很有意思的屋顶花园。】
【安道尔城影像图2008年7月。】
别处——索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e60a930100ayli.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