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半月谈 15——灾后重建 02

(2009-09-08 09:28:21)
标签:

日本

东京

筑波

镰仓

横滨

神户

尼崎

芦屋

姬路

大阪

京都

旅游

别处

分类: 日本半月谈

D9:20090713 神戶 - 尼崎(尼崎) - 芦屋(芦屋) - 神戶

 

4、風の鄉公園

 

    一个不像公园,又最是公园的公园。

 

    阪神大地震中,风之乡公园所在的区域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先是地震,接着火灾,90%的房子被毁,剩下的幸存者也都岌岌可危。面对这样的残局,规划部门决定索性对这个地区进行重新的规划,改变原先屋宇密集的状况,从而从根本上减小地震次生灾害——火灾的影响。

 

    规划者们先是整合了整个地区的土地,中间留出一块空地,平时作为社区公园,灾时作为疏散场地,同时也是火灾蔓延的隔断。对于公园应该建成什么样子,刚刚经历过地震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觉得公园,首先应该有集中的场地可以在短时间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员,以备突发事件,因而这个公园的中心,应该是一片空地,而不应该种满树作郁郁葱葱状。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居民们坚持按自己的方式来设计建造公园,因而规划部门只是安排了专业的人员进行辅助工作。居民们先是成立了自己的委员会,进行方案的构思落实。由于日本社会一般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游戏规则,因而这个有空闲来设计自己的公园的委员会的成员绝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妇,成了名副其实的师奶兵团。设计的过程秉承了日本人一贯的严谨作风,师奶们先是组成了一个参观团队,到日本乃至世界的各个地方参观社区公园,吸收别人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设计。接着他们广泛地征求周围住户的意见,并按重要性将公园必须具备的功能一一排列,以便能在今后的设计建设当中一一落实。整个过程倾注了居民们大量的心血,因而虽然在外人看来,这个咋一眼看上去黄哈哈,不像公园更像沙地的公园,成了居民们心中的归属,每到日落黄昏时分,老的少的年轻的,把这里挤得热闹非凡。

 

    广场的中心还有一根旗杆,估计居民们还设计了自己的社区旗帜,旗杆的周围围绕着7个小石墩,每个石墩代表一个为这个公园出钱出力的街道和团体。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给我们讲解的佐藤厚子さん参与了这个公园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老太太很热心,就跟国内的居委会大妈似的。说起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她黯然神伤地说可惜死了那么多的小朋友。她说去年从知道地震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关注,最让人心疼的就是那些被压在校舍下面的孩子,地震的时候正好是上课的时间,可惜了。。。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老太太说当时风之乡公园进行的居民调查中,排在第一的需求是卫生间。因为阪神大地震的发生适逢清晨,很多居民从家中跑出来之后发现竟然找不到方便的地方,很是让人头疼。因而风之乡设计了这么一些椅子,平时就是一般的休息座椅,一旦灾害发生,翻起上面的木板,架上简易的帐篷,立马就能变成一个标准的卫生间。管线和排水的方式也早已设计安排妥当,一个清洁无异味的厕所对于避难的人群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还有一些椅子,解决的是避难时候的伙食问题。虽说日本人一向以生吃食物闻名于世,但米饭和热水对避难的人群也是非常重要的。与那些“厕所椅”异曲同工的是,这些“灶台椅”一到非常时刻揭起木板就能烧水烧饭,下面煤气管道什么的也一应具全。不过我想即使那些管道是按非常高的抗震级别设置的话,遇上全部生命线系统崩溃的地震,估计也就只能生火烧饭了,但不管怎么说,避难的厨房也算是有了。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场地中间的房子平时是居民活动的会所,里面会储藏一定数量的粮食和淡水,以及十多顶帐篷和一些睡袋。食物由大家轮流负责,定期更新。会所是按照特别高的防震级别设置的,用厚子老太太的话来说,即使外面的房子都倒了,这个会所也照样能屹立不动,所以在震时也就能充当起避难所和小型医疗站的职责,不但能临时解决居民们的餐饮问题,还能起到暂时救助伤员的作用。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房子的顶上侧壁都有这样的钩子,与公园周边大树以及路灯上的钩子相互配合,瞬间就能支起一个个巨大的帐篷,为居民提供临时的家。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公园的一个角落里是苗圃基地,所有公园里的花花草草都来自这个基地。平时,一帮师奶兵团会自发地到这个基地里义务地劳作,等长好了再移植到公园的其他地方。别看这个所谓的公园似乎稀稀拉拉没几棵树,据厚子老太太介绍种什么树也都是居民们投票的结果。各种各样的果树都有,因为大家希望自己的小朋友也能像自己小时候一样,享受到田间的乐趣,躲过大人的视线,偶尔偷个桃子采个苹果的,这样的童年才算完整。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公园的四周是一条散步和跑步道,不多不少一圈正好400米,每隔50米会有一个标记,这样来这里锻炼的人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天的运动量。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小桥、流水、人家,角落里的另一方天地。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5、神戶市松本地区せせちぎ

 

    松本地区的重建特别重视道路,倒不是说非得把原先蜿蜒曲折的小路拉直拓宽,社区关注的重点在于道路的绿化以及道路绿化对于局部小气候的影响。日本人做景观非常喜欢用水,因为他们相信水的循环不但能净化部分的空气,减小汽车烟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还能改善局部的小气候,尤其是在夏天,走在一条有着潺潺流水的林荫道上,一下子就会感觉凉快很多。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三两小鱼嬉戏其中。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还有那些花花草草。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于是路边也成为孩子们驻足嬉戏的场所。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6、神戶市鷹取•野田北部地区

 

    当时来说这个地区也算是地震的重灾区,房屋全烧全坏的占70.4%,半烧半坏的也有25.8%。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满目疮痍。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日本的房子大多是木结构的低层建筑,很多房子都不是在震动中直接倒掉的,震后的火灾才是日本震灾中摧毁力最强的破坏者。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人们第一时间恢复了教堂,灾后找到心灵的寄托对于许多灾民来说至关重要。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有关部门也立即对整个地区进行了重新的规划,重建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当房屋建造基本妥当,大家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的时候,一些细节的东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环境的优化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居民们成立了委员会,在广泛争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委员会发表了“野田北部美化城市宣言!!”,宣言用日语、英语、韩语、越南语以及中文写成后伫立于中心公园,大致内容包括三项——1、我们肯定会收拾好狗和猫的粪便!!2、我们决不乱停自行车、违法停车!!3、我们决不会把垃圾和烟头到处乱扔!!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居民们还通过竞标的方式为每一条道路设计了logo,中标的方案被镶嵌在道路的中央,每隔几米设置一个,从而加强大家的归属感。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经过美化运动的道路整洁又舒适。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夜晚的神户港又回到了震前的平静和璀璨。。。 

日本半月谈 <wbr>15——灾后重建 <wbr>02

 

 

别处——索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e60a930100ayli.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