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20090712 東京 - 神戶(神户)
东京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地铁。
倒不是说它有多么的四通八达,这个看看那张如同蛛网般的地铁图就知道了,而且在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坐地铁比开车方便已经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新鲜事了,巴黎如此,柏林如此,大家都如此。不过东京的地铁还是与众不同的,号称每走五分钟必能到达一个地铁站,这种说法虽然夸张了点,倒也还算靠谱,不过地上五分钟,进了地铁口估计还得垂直倒腾十分钟,小日本的地铁挖得还真不是一般的深。自动扶梯动辄一百多级,而这样的扶梯往往要换上几次才能到达站台,要不怎么说这个国家从来都是很有忧患意识的呢,这么深的地铁明明就是为打仗做准备的,挖得够深才能满足战时的要求。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去日本考察,回来给我们上课时说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日本友人偷偷带他去参观了下水道,修得无比宽敞舒适,能并排行驶两辆大卡车,一旦到了非常时期,这个四通八达的地下网络瞬间就能承担起运输的重任。。。
除了深,换乘也是相当的折腾人,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的,让人总感觉是在迷宫里穿行,对人的体力绝对是一种考验。ZK开玩笑说终于知道东京人为什么都那么苗条了,那是每天在地铁换乘当中锻炼出来的
。
不过深归深,换乘麻烦归麻烦,我们的东京一日游,还是要在地铁中进行。。。
第一站,淺草寺。
到东京必游浅草寺,就像到上海一定要去豫园看看一样。这座东京最古老的寺院,因一座观音像而著名。据传,一对以捕鱼为生的兄弟在寺庙附近的隅田川中发现了它,认为是“观音显灵”,于是,将其供奉在家里,天天参拜。从此,兄弟俩运气非凡,出海打渔年年大丰收。当地的村民知道这事后,便为这座观音金像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浅草寺”,纷纷参拜。后来,寺庙屡遭战火,数次被毁。到了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重建浅草寺,使其变成一座大寺院,成为老百姓的许愿求佛之地,浅草一带也因此繁华起来。不过江户时代的那个浅草寺早就在战火中毁了,现在看到的这个,重建于1950年。
“雷门”。

很新很喜气。

一庙一塔。

细节。

第二站,皇居。
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那一大片绿地就是。在德川统治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幕府将军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堡,今天保留下来的只有内壕和城墙。

规模当然不能跟故宫相比,白墙灰瓦的,更像是江南园林的味道。

著名的二重桥,远远地到此一游。

第三站,表参道。
要说日本的时尚地标,表参道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在这条号称东京的“香榭丽舍大道”上,路牌用的是法语,街头的露天咖啡座也像极了欧美的感觉,只是形形色色大包小包的逛街一族还是以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居多,也算是有日本特色的“西式”购物街吧。
不过对于广大的建筑师或是建筑爱好者来说,表参道的另一特色是时尚与建筑的强强联手,比较著名的有Prada与Herzog
& de Meuron(赫尔佐格与德梅隆),Tod's与T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伊东丰雄联合建筑设计公司),Dior与SANAA(圣纳设计公司)等等。所以很多人去表参道,不看奢华看建筑,扛着相机在街道上一通狂拍,也可谓“土”得相当另类。。。
Prada旗舰店,菱形玻璃组成的水晶盒子,凹凹凸凸的玻璃玩的是光影游戏,而这种似是而非的距离感也正是这些奢华品牌一贯的宗旨。

菱形的入口。

连货架也都融合在菱形的结构中。

菱形的院落小广场。

Tod's旗舰店,据说灵感来源于路边的榉树。

Dior旗舰店,也算是妹岛和世的代表作,很细腻很女性也很日本。

光井純的Cartier。
楼天一色。

街角的楼梯很另类。

阳台很精致。

第四站,渋谷。
如果说表参道是奢华的时尚,那么涉谷就是前卫的时尚。
在表参道,多的是打扮精致的白领mm,穿着Chanel的套装,披着Prada的大衣,带着Dior的眼镜,挎着LV的包包,。。。,总之总之是满眼满眼的世界顶级品牌在眼前晃动。而涩谷就不同了,那些名牌的东西由于颜色和款式的相对老套被OUT出局,反而是那些低价的潮流货,只要够IN够吸引眼球就被无数的粉丝追捧……
一贯让人觉得严肃的安藤也来凑个热闹,一如既往的清水混凝土,日本人习惯叫做“安藤忠雄之蛋”。

据说是方便地铁的通风。

那个著名的交叉口,人行绿灯一亮,四面八方的人流同时涌出来,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整个路口填满了,相当之神奇。当然也有一些好色的大叔,找个楼上餐厅靠窗的位置,手拿高倍照相机在人流中寻觅,先海选,找准一个放大,继而拍照,周而复始。涩谷从来就不缺漂亮时尚的mm,所以这样的大叔估计能消磨一整天的时间。。。

Logo。

也有一些幽静的小巷,卖一些乍一看很惊艳,仔细看看有点眼熟的潮流货。

标准的涉谷mm打扮,可惜是个老外。

别处——索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e60a930100ayli.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