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建筑的一个特点
(2009-07-07 15:13:37)
标签:
中式建筑地下建筑地下室酒窖酒文化杂谈 |
分类: 有所感,有所悟 |
我发现了中式建筑的一个特点:没有地下设施,例如地下室、储藏室、酒窖之类的。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湘西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山西的大院,等等各有千秋,却无一例外的没有地下建筑部分。遇到储存冬菜、酿酒等需要长时间恒温而地表温差太大的情况下,中国人就采用在院子里挖洞的办法,比如菜窖、把酒坛密封好直接埋入地下(十八年的女儿红)等。中国人的生活中没有钻入地下的习惯。提到地下建筑,中国人的第一联想似乎就是地牢、墓葬这样阴森恐怖的东西。
反观欧洲的民居,地下室是必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欧洲的童话、传说、影视等文艺作品中,地下室是出现几率极高的,而且是生活中的常态,咸肉、葡萄酒、面粉都是和地下室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不是专业人士,没有仔细研究过,在此做几个没经过调查的推测吧:
1.
中国有人口居住的地表主要有冲积平原、黄土层、红土丘陵、黑色腐植土等,是否不适宜建造地下建筑?如果有专业人士请指点一二。
2.
中国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头、砖头、瓦,石料很少,砖木做地下建筑显然容易坍塌(这也是我们的古代建筑很难保存到现在的原因之一)。而欧洲传统是石头建筑,坚固耐侵蚀,可以保障地下室的安全性。古希腊石头建造的神庙至今矗立,而我们不可能找到夏商周的建筑遗留,只有被埋藏的殷墟。
3.
中国的华夏文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主流是中庸,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讲正大光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高瞻远瞩、志向远大的,目光从不向下,除非帝王建地宫时才会研究地表下面的事。
4.
既然欧洲传统上的地下室的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尤其是酒,就研究一下酒文化吧。
第一,
第二,
由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这个特点,中国人虽然聪明勤劳,有很多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但是不会建筑巴黎那样壮观的地下管网,也不会创造出地铁这样的地下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