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驳余秋雨的上海人论

(2007-04-09 19:30:00)
标签:

杂谈

余秋雨所谓的剖视上海人的尴尬,我是不敢苟同的。

“上海人的过度聪明和精明计较归因于贫困。”

“上海人快速的领悟力和群体性逻辑曲线的体现:拎不清。这句话不是排外,而是对自身慧的悲剧性执迷。”

“上海人的眼界远远超过闯劲。适应力远远超过开创力。有大家风度,却没有大家风范。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却没有纵横世界的气概。”……

一派胡言!上海人有着足以令他们自负的热源经济,处势,见识,以及即便是“雅俗共赏”的文明。有种你老余家也有黄浦江的汽笛声声,南京路的霓虹烁烁,浦东新区的摩天幢幢,有着世界窗口的激流巨澜。那你也可以像上海人一样自负,而不必在这里用“酸葡萄”的悖论去诋毁或觊觎中国人的骄傲。说什么“失落了上海文明,是全民族的悲哀”,殊不知失落的上海文明逐渐演变成世界文明。失落了世界文明才是中国人的悲哀!!!难道你老余想眼睁睁看着第三次鸦片战争啊?!又曰“上海人同时失却了深刻的悲和深刻的喜,属于生命体验的两大基元对他们都颇为暗淡。”简直是无稽之谈!上海人何曾失却了深刻的悲和深刻的喜?曾经一度沦陷的殖民地是他们永远的悲,这座东方城市的繁华和沸腾耀眼的光亮是他们永远的喜!

说的最有人性的一句话就是“讽刺上海人的锋芒,常常来自一种更落后的规范。”中听!这不?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4.7
后一篇:礼物男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