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非先生(中),苏伟先生(左)与刘维嘉在静淑苑
新年前夕,收到了文坛前辈林非先生、肖凤教授寄来的贺年卡,这是我得到的最珍贵、最温馨的贺年卡。
有幸结识林非先生和肖凤教授,那是在2012年,在著名盲人作家张骥良的引荐下,林非先生和张骥良先生共同给我的散文集《运河畔抒怀》撰写了序言,肖凤教授专门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序言可以发表了,让我很感动,从此,先后在一些散文颁奖会上,聆听了林非先生、肖凤教授的授课,更让我受益匪浅。
肖凤教授每次打电话都称呼我先生,这次
春节即将到来,由衷地祝福我所崇拜和敬仰的林非先生、肖凤教授吉祥安康!
林非先生简介(来自网络)
林非(1931-),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
出版著作有学术论著《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九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林非论散文》等;散文有《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他》《西游记和东游记》《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离别》《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
林非卷》《世事微言》《人海沉思录》等;回忆录有《读书心态录》《半个世纪的思索》。 迄今共出版30余部著作。并主编《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散文代表作:《话说知音》《离别》《询问司马迁》等。理论代表作:《伟大的爱心》发表在《文艺报》2011年9月份。
肖凤教授简介(来自网络)
肖凤,女,1937年生,原名赵凤翔,北京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北京广播学院教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学编辑、播音员,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市朝阳区第五届政协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名传记作家。
主要著作编辑:
传记文学:《冰心传》、《萧红传》、《庐隐传》、《天若有情天亦老》;
散文集《韩国之旅》、《肖凤散文选》等;
中篇小说《父母双全的孤儿》;
中篇纪实文学《回眸》;
长篇纪实文学《幸福家教—一位教授母亲的家教全纪录》;
理论著作《文学与爱情》等。
三卷本《肖凤文集》2011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获奖与荣誉编辑:传记文学《冰心传》获1988年《中国妇女报》向全国妇女少儿推荐最佳图书奖第一名;2000年被授予“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家”称号。
相关文章摘录
林非先生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大家,他在鲁迅研究、散文理论以及散文创作上多有建树,在这些领域,是新时期承前启后的杰出人物,早已蜚声学界和文坛。几十年来,他以鲁迅研究名世,先后编写出版了《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和中国文化》《鲁迅小说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等学术论著,诠释、传播、捍卫着鲁迅的精神和思想,并在著名的高等学府,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在散文领域有深厚的学识、素养和个人的见地,撰写了《散文论》《林非论散文》《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散文史稿》等十几篇专著,并通过国内国外大学的讲学、国内国际散文研讨会讲演等多种方式阐述了他对散文创作的独到见解,被国内学者誉为散文史研究的“拓荒之作”“散文转型初期的代表作”。他的这些著作,还被译成外文出版发行,对于学者、作家、散文家、散文爱好者研究散文,从事散文教学和创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他是中国散文事业的开拓者、推进者、奉献者。在他的倡导和运作下,成立了中国散文学会。他主编了《散文大辞典》《散文大系》《散文精选》等几十部散文作品权威选本。主编了《散文世界》杂志和八辑《中国散文家文库》丛书(每辑十册)。为六十多部他人散文集、散文论著写了《序言》。他还担任了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散文家》双月刊杂志顾问,《华夏散文》月刊名誉社长,以他的影响力为广大散文作家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他是散文大家,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先后岀版过十多本散文集,有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和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他已经写了1000多篇散文,代表作有《话说知音》《离别》《询问司马迁》等,这些作品都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成为文坛不朽的名篇;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待不相识和不知名的文友,或直接或间接找他,他都热情相助,指导他们写作,为他们的文集写序鼓励,勉励他们多读书、多写作,并叮嘱一些散文刊物的编辑给予指导和帮助,不断培养更多的民间有实力的散文作者,为他们的发展进步提供发展空间,也为中国散文事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林非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令人敬仰和爱戴的学者、导师、散文大家和慈祥的文坛前辈。(摘自刘维嘉纪实散文《心灯在理想的天空点燃》)
《散文世界》走过了不寻常的路程,促进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散文世界》创办于1985年1月,是由林非先生发起创办的,并由他担任主编,得到了文坛泰斗冰心先生的大力支持。因为没有地方,林非先生就把社址安排在他的家里,传记作家肖凤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散文世界》还聘请冰心、吴组缃担任顾问。近三十年来,《散文世界》走过了不寻常的路程,办了几年后被中国作协要走了,由于种种原因,中途停刊若干年。2006年,在林非先生和苏伟先生的共同策划和努力下,《散文世界》得以复刊,并得到了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才得以重新组建。
从内心敬佩冰心、吴组缃、林非、肖凤、苏伟等文坛前辈和老师们,他们为了散文事业的发展,为了弘扬祖国璀璨的散文文化,呕心沥血,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如今,《散文世界》不仅在广大读者心里深深地扎根落脚,而且已经成为散文创作者、写作者、爱好者的温馨家园。这些年来,《散文世界》以“人的现实主义”为指导思想,打破了“权力中心主义”的枷锁,坚持了四大办刊宗旨,加强了散文创作思想、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培训工作,不仅刊登理论文章和优秀散文,而且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并在山西介休成立了培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散文家,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们的作品不断被国内知名的文学刊物发表,在国内诸多散文评奖中也都榜上有名。《散文世界》在“发掘民间写作人才,推出民间实力作品,促进散文创作繁荣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成效的贡献,已经成为散文界一束璀璨的奇葩。
要以一颗真诚的心进行散文构思与写作。林非先生在讲座中要求我们用真情写作,并指出:“作家应该是真诚的,不真诚的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不能打动读者。要把体会到的人类高尚的东西用真情实感和笔写出来,不允许虚构。”王兆胜先生也强调:“这次活动精神取向非常好,那就是关心普通民众生活。从事散文创作要有大地情怀,离开大地,离开苦难的人是写不出好散文的。”井瑞先生也对真诚谈了自己的观点:“真诚的写作很重要,不可以虚构,散文虚构就是散文的死亡,应该用心灵的空间丰厚散文,要善于把自己感觉的东西写出来,文中要见人见我,在描写中不露痕迹的介绍,写出自己的特点。”听了专家们的讲课,使我认识到,散文写作离不开真诚。因此,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勤奋学习,向老师、向文友、向书本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关注普通民众,眼睛要向下看,在普通民众中寻觅丰厚的创作资源,只有真诚,才可获得更多的写作资源,才会赢得读者。要始终按照“民间立场、自由精神、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
”去进行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应当注重细节,具备个性。著名传记作家肖凤指出:“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射出的箭。要学习萧红迷恋写作的精神和捕捉细节的本领。萧红不是大作家,但她是有个性的作家。作家应该真善美,好散文要有好细节。”王兆胜先生也强调:“细节是心弦的颤动。没有人、没有个性、没有独特的个性不是好作品。文学应像舞蹈一样,有美的转身,应该有大脑思考、作者声音、心灵表达。好的散文是美好的内心生长出来的花朵。”苏伟主编也讲了细节的重要性:“必须要有细节和人物,有真实的情感。”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写的一些散文,存在着缺乏细节描写的问题,造成这些散文没有自己的风格,没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无法弘扬真善美。林非先生在《离别》中写道:“我觉得自己的眼眶里,正在涌着泪水,绝对不敢开口说话,怕这轻轻的震颤,泪水会掉落下来……”每当读到这段的时候,我也会被感染,但是,我还没有认识到,这就是珍贵的细节,是让我的心也颤动,眼也流泪的细节。苏伟主编在讲课时列举了作家冯骥才对女孩向他告别,听到女孩离别的脚步声,他联想到人年老的细节描写;林巧稚大夫救孕妇时的细节描写,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没听课前,我对细节描写和作品的个性还是很淡漠的,造成自己写的散文缺乏细节,缺乏个性。我写的一些散文,粗写的多、表面的多,细写得少、表面以下的少;共性比较大,个性极少,甚至没有。参加这次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了细节和个性的重要性,并铭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注重细节描写,注重个性的含量。(上述三段摘自刘维嘉《第三届散文世界杯全国散文奖颁奖活动随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