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3@365网摘阅读

(2025-08-01 07:09:15)
标签:

365

2025年7月

河南嵩山“少林寺”

洛阳白马寺

网摘阅读

  当有人因外甥成绩不佳,动了“出家避世”的念头,问“出家有无风险”?温金玉教授答:“风险太大了”!

  若你也曾被“出家解脱”的想象“模糊了视线”,不妨读读中国人民大学“净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温金玉教授这篇掷地有声的文章,它会告诉你:“佛门门槛高,不是“逃避”的出口,而是“担当”的起点;出家不是儿戏,是一生的修行,是对生命的终极负责”!

  文/温金玉

  有一位朋友关注我的公众号,看了这几天的文章、突发奇想,说他外甥学习成绩不好,是否可以考虑出家,但又担心,问我出家有无“风险”?我的回答是“风险太大了”!

  “出家不仅有世间的风险,还有出世间的风险;不仅要自度,更要度亲人、度众生,寺院不是避风港,更不是安乐窝,如果说到卷,可以说出家更卷,因为,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不仅要完成人的职责,还要完成佛的大愿”!

  “太虚大师有诗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陀出家度了自己一家人、一族人,进而度了那么多众生,我们如果出家,要度谁呢?如果连自己也无法度,那出家的意义何在?常言:“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说风险大不大!不仅要赔上今生,还要赔上来世,所以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同儿戏,不可不慎,不要误自己,误众生,误佛教”!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诗人杨万里,写过一首诗赠给一个“抄经的头陀”,原诗是:“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袈裟未着愁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人未出家,总觉得人生烦愁事太多,苦恼不断,以为只要出了家,就不会再有烦恼,哪知真正出了家,穿上袈裟,烦恼依旧难断,忧愁之事更多,众生难尽,无缘难度,定业难逃,你说愁不愁”?

  “当一个出家人,做人天师,难度其实很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引齐文宣王萧子良之文,谓出家有十八难行辞别父母恩情、割舍妻子、儿女恩染、抛弃权势地位、忍耐节食戒之苦、甘于吃素,饮食粗淡、不厌翘勤而精苦、不吝啬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等七宝,而毅然舍弃、不积蓄钱财而弃散财物、自给自足而不能蓄养奴僮、不看美丽漂亮的东西、不听动听的音乐、不收藏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沉迷于保养身体,反而要不惜舍弃自己的肉身、不能贪图睡眠,或昼夜玩乐而不去就寝、不能广交朋友而要寂静修道、不能贪图口欲而大吃二喝、午后不食、住与坟墓中,见到死尸臭烂狼籍,火烧鸟啄,观想思惟无常,修苦空之观,以厌离三界”!

  “今天如果去佛学院看看,你就知道学历卷不卷、能力卷不卷、学问卷不卷,佛教界现在已有一大批海归博士们,一大批外语人才们,现在已是2025年了,不能还用清末的眼光看佛教”!

  “有在寺院住过的同学们知道,每天早上4时半起床、上早殿,第一天是新鲜好奇,第二天就是痛苦不堪,有同学连续在寺里吃七天素食,回家夸张说、连楼梯都爬不动了”!

 “佛门有一句话很形象:“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寺院不是996,而是尽形寿”!

   “补充:网查显示,“尽形寿”是指从现在起直到命终,这一辈子走完有形体(躯体)的寿命过程,在佛教中,人类的死亡被认为是躯体寿命的转轮,因此,“尽形寿”意味着在这一生中尽全力修行,直到生命尽头,这个概念常用于佛教誓言和戒律中,如皈依和五戒都是尽形寿的,即只要坚持这一世,死后就结束了”!

  “本源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盐城东台弥陀寺)”

  “问:为什么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本源法师:“之所以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原因有二:首先,外来的和尚们,思想、视野和信息不同,能使大众们产生新鲜感;其次,外来的和尚们与大众们之间有一定距离,距离能产生神秘感,可是,相处时间越久,彼此越熟悉,期望值就会越低,缺点也暴露无遗,最终,必然产生审美疲劳”!

  “佛在世时,善星比丘与提婆达多出家后,虽然常随佛陀左右,但最终却背叛僧团,毁谤佛陀,其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与佛陀相处,忽略了佛的功德,把佛的优点看成了缺点,长处看成了不足,从而失去对佛的恭敬心,由此可见,唯有“距离才能产生美”,出家人们除了要加强自身修养以外,还须与人们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因走得过近,而让人们失去恭敬心”!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们的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在这些丛林道场中,不但年龄有老少、学历有高低、年资有深浅,甚至有智愚贤不肖等,平日所居住的人数总在百人至千人以上,在求道参学的生活中,流传了一些丛林术语,这些术语能作为警策格言,也能让人们了解丛林参学情形”!

  “兹列举数条如下:要受华山戒,扁担绳子随身带;打了上堂斋,吃的臭咸菜;出了灯油钱,蹲在黑地拜;要受华山戒,必须要忍耐”!

  “过去,宝华山是全国传戒道场,出家僧众有三分之二皆受宝华山戒,每年传戒两次,每三年传一千二百人的罗汉戒期,由这首打油诗,不难看出戒子在丛林中求受戒法的发心”!

  “金山腿子高旻香,常州天宁好供养,焦山包子盖三江,上海海会哩拉腔,金山寺即指江天寺,与扬州高旻寺、天宁寺同为临济三大丛林,在金山寺禅坐要有一双柔软耐久的腿子;高旻寺坐香时间最长;天宁寺供养最丰富;晚香禅坐的点心,以焦山的大包子最有名;海会寺的规矩最为散漫”!

  “虽仅是短短几句话,却道破各道场的宗风,可作为学僧们参学的参考”!

  “衣单二斤半,洗脸两把半,吃饭四句偈,过堂五观想,学道者所拥有的衣物,加起来只不过二斤半重;洗脸所使用的水,刚好可以弄湿两次脸,可谓极尽简朴,吃饭前要合掌念诵四句偈,并且食存五观,表示修道者们是为办道修业才接受供养,这是受食的态度及修持”!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以无情对有情,以无理对有理的教育手段,不外是用“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的方式来接引学僧,故在丛林无是非的前提下,必须承受三扁担、扁担三的洗链”!

  “把眼睛收起来!在丛林求学时,纠察老师对学生们好奇的东张西望,总会喝斥着“把眼睛收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被外面的色尘迷惑,须专注于内心的用功”!

  “生姜长在树上,皂角生在地下,一般来说,生姜是长在地上的,皂角是生在树上的,如此考问,是对参学者功夫的勘验”!

  “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鎚,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食物还没有供佛之前就先偷尝,会挨三记铁棒;私自煮东西吃,要打九铜鎚;说明丛林生活的严格,平时吃饭须做五种观想,能如此,即使是钢铁也能消化;反之,滴水也难消受”!

  “吃现成饭,当思来处不易;说事后话,唯恐当局者迷,每一顿饭,都是经过农夫耕作、工人制造、商人贩卖,同时,还要结合水份、土壤、阳光、空气等宇宙间所有的因缘、力量,才能成为饭菜让人们充饥填饱,吃饭时,怎能不感恩、忏悔呢”?

 “祸从口出”,“平时说话须谨言、莫论他非,以免引来纷争,懊悔不及,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一粒米是积集许多因缘所成,其功德大如须弥山,除了要惜福,更要精进于道业,否则信施难消,来生恐将作牛作马来偿还”!

  “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禅堂中修行的规矩、法则,都靠维那领导,故言大众慧命所系;维那必须好好维护,倘若执行不力,就是维那的过错了”!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珍惜光阴,时不待人,这句话大都书写在禅门钟板上,时时警惕参禅者要珍惜光阴,精进办道”!

  “堂口之内,只准两张半口,“两张半口”在佛殿、斋堂、禅堂等堂口,各有所指,在佛殿中,大和尚、纠察师各一张口,香灯殿主约半张口,意即小声说话,斋堂里,大和尚、纠察师各一张口,行堂师半张口,意即行堂若为公务所需,发言要轻声,并且,只能简短一、二句,禅堂里,主七和尚、维那师各一张口,悦众师则半张口,意即禅堂中除了和尚、维那开示所需,悦众师说话也应小声,不可干扰他人”!

  “丛林殿堂是非常庄严静穆的,不能有闲言杂话,除了“两张半口”外,其余皆不可随意发言,如此,不但彰显丛林纲纪,断绝是非,同时也清净僧团,成就道业”!

  “五堂功课,钟板齐全,海单集众,道风远播,五堂功课不缺,钟板齐全的道场,始称“丛林”,也才能让求道者钦慕参学”!

  “另外,描述威仪举止的,如: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照面铛子,平口引磬,合掌木鱼,平胸铪子”!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四威仪偈),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鼻子只做探子郎;牙齿不露白,嘴边不可显锋芒;手端庄,脚要长,人的身体就是好道场”!

  “警众令修行者精进不放逸的,如:金衣鉢,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大死一番,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打沙弥,跪比丘,火烧菩萨头,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本文摘自《佛光教科书》、图/“十愿网”!

  据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嵩山少林寺管理处消息,“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情况通报如下:“情况通报:依据《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经少林寺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赞成,并履行有关程序,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少林寺管理处、2025年7月29日”!

  “公开资料显示,印乐法师1966年7月生于河南桐柏,俗姓尹,名清全,1982年在桐柏山象鼻子礼海勃法师剃度出家,1983年9月赴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后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寺僧伽培训班学习,1986年在中国佛学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后任河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2003年10月受河南省佛教协会委派,到洛阳白马寺主持工作,2005年11月荣膺洛阳白马寺方丈”!

  “清修示范:在洛阳白马寺率先推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制度、谢绝商业走穴,去商业化经验: 将白马寺周边商铺统一收归寺院自营、利润全部投入僧团教育与公益医疗,国际视野: 曾牵头举办“一带一路”佛教论坛、有望继续为少林寺全球化铺路,印乐法师的『三张底牌』、希望能去除少林寺的沉疴顽疾、还一个“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的佛门清修之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本文内容均为综合摘自微博和香港“凤凰卫视”旗下“凤凰网.佛教文化”专栏、均为原版配图和微博、网络配图、仅供参考!

213@365网摘阅读

213@365网摘阅读

213@365网摘阅读

213@365网摘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