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鉴赏,弥足珍贵,堪称孤例的海棠亭,只此一座,该海棠亭原在苏州古城西百花巷4号,潘曾玮故居的“养闲草堂”花园内,1986年,因苏州剧装戏具厂用地需要,海棠亭原汁原味移建至景德路的刺绣研究所内,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环秀山庄仅一墙之隔”!
“该海棠亭的形制,玲珑雅致,为四柱四角攒尖顶,当初坐落在假山上,故因地制宜、体量不大,当时,苏州市房管局专家张品荣在现场实地测量该亭:东、西略长1.5米,南、北稍短1.05米,檐高2.78米,属于袖珍型小亭,与众不同的海棠亭,以海棠花造型为主题,全亭各部分构件均由海棠花和海棠花纹曲线组合,举目四顾,争奇斗艳的海棠图、令人目不暇接,亭檐最上面的宝顶,雕刻成一朵海棠蓓蕾,含苞欲放,四周雕饰海棠花瓣,层层簇拥花蕾,最外层花瓣上又镌刻有精美海棠图”!
“亭内顶部作海棠轩,4根木柱顶端制成海棠形,4根角梁与28根椽子,都雕刻成圆弧形花纹,并向亭顶逐层收缩,与所铺望砖一起,使亭顶形成一朵巨大海棠花图案,亭顶的木构藻井也制作成海棠图案,图案正中装饰精美海棠花一朵,4爿花瓣内各镂雕1只蝙蝠,象征“福气满堂”,立体球形花蕊内,雕刻一朵海棠花,枝叶俱全,精美绝伦”!
“此外,4只斗拱顶端也雕刻为海棠花造型,斗拱下面的千斤销也构成海棠图,插角上的海棠花,或制成海棠花枝,或制成海棠花篮,最小的海棠花仅有黄豆大小,亭柱之间的吴王靠坐凳,弯曲的木质靠背也形成海棠花纹,亭子最下面的石基也围成海棠形,坐在亭中小憩,仿佛置身海棠花海,苏州超话#夏江南尚苏州##微博旅行家#带着微博去旅行超话#带着微博闯世界##夏天里的大美中国#”!
“补充内容:从未去过环秀山庄,但在网上看到多次,不错,今年4月就看到相关视频,介绍了这个苏州唯一的古建海棠亭,随后网查、在此分享部分内容:海棠亭原主人回忆儿时亭中玩耍景象——程毅中老先生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看到《苏州日报》报道后,立即联系了在苏州的好友魏家瓒,魏老先生退休前曾任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在文物、园林方面颇有建树,他对海棠亭的原址——西百花巷程宅有所研究,魏先生介绍,程家这座花园连同住宅,原是清代状元潘世恩四子潘曾玮的“养闲草堂”,后来,家道衰落,子孙们分居别处,才把故居卖给程家,才得以保留下出自苏州香山帮匠人们之手的这座海棠亭”!
“程毅中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西百花巷程家房屋曾被征用,保留一部分存放家具杂物的房间,1955年冬天,我从北京回苏州,从书房取出一批线装书”,对于海棠亭,程老记忆犹新,他在信中写道:“作为童年常在海棠亭上玩耍的当事人,不禁萦牵起我的乡愁”,20世纪30年代,程家人陆续移居上海,他是留居苏州的唯一男主人,常去花园里玩,1958年,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陈从周教授带学生们来苏州测绘有《西百花巷程宅平面图》,幸而保存了“养闲草堂”轮廓,海棠亭就在西南角上”!
“我熟悉的海棠亭,没有传说中自动开关的门,只有四根柱子,推一下、整个亭子会摇动,亭子顶盖很大很精美,靠四根柱子支撑着,据民国《吴县志》引书说,海棠亭原有自动开闭的门,也许已损坏,也许只是夸张的传说,但终归是珍贵古建”,程毅中说,21世纪初,他曾到苏州刺绣研究所查看海棠亭,和他童年所见基本相同,他希望能把海棠亭作为苏州珍贵文物且落实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