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2017年起,我专题策划了《老上海的记忆》系列博文,没想到很受欢迎,也曾讲到匈牙利著名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海生活20多年,留下100多栋珍贵历史建筑的博文,今天在视频里频频看到,从未去过的邬达克旧居即将闭馆的消息,由此特别编辑本篇博文予以纪念和致敬这位伟大的建筑设计师!
阴雨天也挡不住的热情!本周的上海人气最“火爆”的地方,邬达克纪念馆一定算是一个,最新确认,本月4日起,邬达克纪念馆将正式闭馆!
有人说:“这里从未排过如此长的队伍,只因它即将与我们告别……还有坊友们不熟悉邬达克纪念馆吗?邬达克纪念馆是一幢三层英国乡村风格别墅,1930年,著名国际建筑设计师邬达克(匈牙利人)在哥伦比亚路57号(今番禺路129号,俗称“邬达克旧居”)择地建造自己的新居,这个带有英国乡村风格的住宅是邬达克在上海曾经拥有的最大的一个家,曾在这里生活了7年!
高高的烟囱、陡陡的屋顶,典型的英国都铎风格,那是他妻子吉塞拉的最爱,也寄托了邬达克对家乡班斯卡挥之不去的惦念,也就是在这里,这位来自匈牙利的伟大建筑师在20世纪初叶完成了一项项大胆设计,他为上海留下了160多栋建筑,许多都成为了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记忆!
其中25幢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名录,包括“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歌舞厅、沐恩堂、市三女中“五四楼”等,漫步在上海市区街头,不经意间就会与这位伟大设计师的诸多作品邂逅!
据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介绍,在对邬达克旧居主楼内外进行近两年的修缮后,纪念馆于2013年1月8日,邬达克诞辰120周年那天开幕!
邬达克纪念馆内主要陈列着邬达克的一些手稿、生活照以及他留给上海的经典建筑的VR影像,馆内光线柔和,映衬着展品和照片,将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些天,许多上海市民们专程来到这里参观打卡,人流多到令人意外,纪念馆特别发布公告:由于人流过于集中,已采取实时限流措施,敬请谅解!
人们在邬达克纪念馆一楼观赏其建筑作品简介,馆内与邬达克作品相关的明信片也变得分外畅销,网友们在社交媒体纷纷表达对纪念馆的不舍!
回忆起与邬达克旧居的缘分,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说:“一切始于2008年冬天的一次朋友小聚,还记得第一次到番禺路129号的情形,建筑被掩在临街的一幢酒店后面,只能从酒店外廊通道进入,酒店外廊尽头摆着若干人高的冬青,当我们奋力推开花盆,惊了盘踞在这里的猫、狗和鸟儿”,但因为团队里有一位资深建筑背景的同仁,他说起邬达克时会“两眼发光”,刘素华说,受他的影响,自己也开始慢慢知道了邬达克和他在上海的建筑!
“其实,我是这个城市的异乡人,邬达克也是,这个建筑是异乡人在上海的家,因为这份情愫,便开启了我和邬达克及邬达克在上海建筑的15年生命交集,第一次察看旧居时,一片狼藉:这里屋顶破落,部分房顶可看到蓝天,墙壁漏水发霉,部分钢窗生锈,己不能开启,室内白蚁丛生,柱子横樑歪歪斜斜,结构严重破损,整幢楼的地板空洞许多,一不小心,脚就会从地板空洞里踩到湿地,整幢楼充满了潮气、霉气……”
“邬达克旧居修葺前,邬达克纪念馆和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高级顾问章和轼当时不敢想,面对这样的困境,要如何修旧如旧”?!
“修缮这幢旧房子时,工人们在西南屋脊上发现了一个不知何用途的固定构件,我阻止了工人们锯除它,忙寻找资料,在邬达克拍摄的16mm胶片里,知道了这是固定屋脊上的飞鸟设计底座”!
“邬达克的女儿阿莱莎在旧居的花园里,就是在这里,这位来自远方的建筑师完成了一项项大胆设计,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吴同文住宅……”
终于到了要告别的时候,本月4日起,邬达克纪念馆将正式闭馆,每个人都有许多不舍,最不舍的肯定是刘素华,她落泪了,“真心盼望有机构或个人能接棒纪念馆,真心希望上海乃至中国的历史与建筑文化遗产爱好者们共同的心愿,不会落空”!
馆长刘素华表示:“感恩一路走来的所有遇见,感谢所有人的支持、帮助和热爱,成全我有机会为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本文综合来源:《上观新闻(作者:上观小羽、海沙尔等)、话匣子(记者:吴雅娴)、上海长宁等”!
加载中,请稍候......